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鄉村振興看簡陽:培育家風揚國風

劉海天
2021年11月30日15:07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家是縮小國,國是放大家。”秉承著這種家國一體的文化信念,簡陽市荷橋村群眾把家風和國風聯系起來,在更大的格局和更高的境界上發展家風文化。比如,村中大姓樊家的家風裡,就強調要“遵守國法、孝順父母、敬兄愛弟、以信交友”。這裡的樊姓族人們說,他們的祖先是孔子的弟子樊須,所以家風裡有著悠久的儒家傳統觀念。

荷橋村的醒目標語。人民網 劉海天攝

“救死扶傷是家訓。”簡陽市人民醫院感染科副護士長聶姜就把家風發揚成了國風,帶著全家人的支持去了疫情一線。這縷熱血家風,演繹出了現實版的《詩經·秦風》名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讓危難中的同胞感到心頭溫暖。這份對祖國的愛護,萌芽於對家庭的愛護,是升級版的熱愛家庭情感和保護親人行動。孝是忠的濃縮,忠是孝的放大,為家盡孝、為國盡忠,這是中國人一脈相承的文化性格。

古人說“謀忠臣於孝子之門”,道出了家風建設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傳統文化中對於個人的發展有個“四段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簡稱“修齊治平”。這八個字的意思是,一個人首先要修為自己,照顧家庭,然后才是在國家和天下的舞台上施展才華追尋理想。“修齊治平”形象地說明了家風教育是一個人大有作為的基礎,因此我國歷來重視家風教育。

荷橋之路,家風優良鄉村興。人民網 劉海天攝

以前的家風教育,是各家各戶自己搞。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和交流的緊密復雜,很多地方在黨建工作的引領下,開展了有效的家風建設。荷橋村在深入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有意把家風建設作為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方向去發展。

鄉村振興首先要文化振興,家風教育首先要教人立志。村民段剛自幼因先天性血友病,肌肉萎縮致右腿殘疾,父母一直用心地給他治療,還教育他要刻苦學習、自強不息,要求他辛勤勞動鍛煉身體。在幸福溫暖的家庭氛圍下,段剛有了陽光健康的心態,積極地面對生活尋求發展。在村主任、老黨員周六軍的建議下,他自學家禽養殖技術,現在,他的雞苗養殖生意越做越大越來越紅火,個人就醫、生活的花費都不用求人,做到了自食其力,鼓舞了很多村民。去年,段剛還擴建了雞舍,更新了現代化養殖設備,年純收入達10萬元。深懷感恩之心的他入了黨,還將溫暖傳遞給更多人,向全村低保戶免費贈送雞苗,並帶動5戶貧困戶養殖雞苗共同致富。

家風學堂讀書忙。簡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通過挖掘村裡留存的“良知、清廉、為善、明志、為學、修身、正儉、立身”家風文化,荷橋村正在打造“琴藝、形儀、茶儀、陶藝、女紅、畫儀、餐儀、服儀”八個業態主題院落,應用家風文化內容來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場景。作為配套,村裡還加快了打造家風工作站、家風文創產業基地、家風學堂等項目的速度,以文化傳承來提振新農村的發展動力,以產業創新來營造多元化的消費場景。

荷橋家風學堂,是荷橋村進行國學教育、家風文化宣傳的陣地,也是村民們講述自己家風家訓家規故事的地方。2021年,這裡開展了3期漢服書法文化體驗活動,還組織村內學生開辦了“百善孝為先”家風課堂。課堂上,大家通過分享家庭小故事,從日常生活細節入手,討論應該如何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荷橋村家風文化,潤澤到全村各個角落。即將建設完成的民宿會結合文旅活動,通過國學培訓、房間裝飾等形式,宣傳孝道、敬老等傳統文化內容,讓中華文明的傳承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鄉村振興花盛開。人民網 劉海天攝

簡陽市開展“家風文化旅游活動”,是一個有益的創新。通過幾屆的實踐,活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很多游客從中吸取了文化營養。這兩年,荷橋村年平均接待游客達到6萬余人次,創造旅游綜合收入約470萬元,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的可喜局面正在形成。今年,該村又獲評為“2021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為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這些成就,是從黨建引領建設家風開始的, 有效地探索了鄉村振興的道路方向。2021年2月,在全國脫貧攻堅表彰大會上,荷橋村村委會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家風是每個家庭成員三觀的基石。”“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荷橋村裡這兩條醒目的標語,表明了當地干部群眾對家風建設的重視。他們知道,隻有先把家建設美好,才能把國發展強大。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