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關注四川省兩會|創造更多生態福祉 滿足人民群眾新期待

2022年01月14日19:29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2022年四川省兩會即將召開,為了解群眾對兩會的關注情況以及對當前四川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個人生活的評價、預期和訴求,近日,人民網四川隨機採訪了成都部分市民。大家對於今年四川省兩會關注最多的話題之一就是關於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方面的。

“比較關注生態環境方面吧。我覺得環境的治理有明顯的改善,特別是城市的綠化帶建設。”

“周邊的公園越來越多了。我們家小朋友4歲,帶他出門去玩的地方越來越多。”

“我們的環保是有顯著成效的。在成都,經常能看到藍天白雲。”

“不管是交通、居住環境、氣候條件都很好,就像個花園城市一樣,每天的心情都很好!”

……

說起生態環境,群眾的言語間流露出滿滿的幸福感。而群眾的幸福感,離不開這些年成都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做出的努力。

2022年1月1日,新年的第一天,成都環城生態公園全環貫通。作為環城生態公園重要節點,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擴建區也開園試運營。

自2017年天府綠道體系啟動建設,歷時1600余天,環城生態公園規劃建設“5421體系”(包括500公裡綠道、4級配套服務體系、2萬畝水體、10萬畝生態景觀農業區)逐步串珠成鏈。全面閉合的公園城市綠脈,串聯起桂溪生態公園、錦城湖、青龍湖等重要節點,121個特色園區鋪陳開來,高品質城市中心公園已然筑景成勢。

“生態興則文明興”,四川天府新區黨工委書記劉任遠表示,讓城市自然有序地“生長”,是筑城聚人之根,亦是美好生活之本。聚焦風貌改善,優化公園城市形態,成都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施“綠滿蓉城、水潤天府”行動,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環城生態公園,建成天府綠道4627公裡,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5%。

除了居住環境,成都的大氣環境也在年年向好。“十三五”期間,成都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76.5%、較2015年提高9.4個百分點,PM2.5濃度41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36%,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6個區縣實現空氣質量達標。最近幾年,雪山在成都天際線上出現的次數也越來越多,2016年35次,2020年70次。作為一座能遠眺海拔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萬人口超大城市,成都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讓市民群眾的綠色獲得感不斷提升。

2021年8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發布會,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發布會上“點名”成都稱,近五年成都市PM2.5濃度下降了約36%,“成都的例子是大氣環境改善實實在在的效果。”

如今,“雪山下的公園城市”已成為成都的一張新名片。不過,對於成都市的生態環保工作者而言,一個新的目標等待著他們去實現。“‘十四五’期間,爭取成都的pm2.5的濃度要持續下降﹔爭取空氣的優良率要不斷提升,去年是280天,今年我們努力在290天以上,‘十四五’末的時候,成都爭取能夠做到300天以上。”談及目標,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軍說,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成都不僅要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還要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更不忘扎實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制定專項提升方案,著力打造成都生態環境保護鐵軍。

“總體來講,‘十四五’期間,我們在大氣、水、土壤這三個目標都要持續改善不斷向好。”張軍表示,下一步,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將牢牢把握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總要求,從結構上、源頭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積極培育綠色低碳產業,努力為市民群眾供給更優生態產品、創造更多生態福祉,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率先實現碳達峰,努力建設碳中和先鋒城市。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成都近年來的變化,只是四川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方面的一個縮影。據四川省委改革辦消息,自2017年國家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以來,四川由省財政對成功獲得國家命名的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每個給予一次性800萬元的提升獎補專項資金,迄今已累計安排專項資金8600萬元,有效調動各地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的積極性。

2017年以來,四川已先后建成14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和4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命名數量連續3年西部領先。除對獲得命名的市縣和基地給予直接激勵,四川還結合自身區域優勢和資源特點,探索出一些“川味”特色濃郁的創建機制。樂山市峨眉山市探索建立《“綠水青山典范城市”指標體系》,構建起與綠水青山典范城市相匹配的空間格局﹔阿壩州九寨溝縣創新出台《九寨溝縣生態文明建設評估指標體系》,涵蓋生態制度、生態空間等六個方面,共70個指標,遠超國家規定指標項目。

生態創建成果正在轉化為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效。充分依托本地旅游資源和農業特色優勢,眉山市洪雅縣著力打造健康養生產業示范區、生態工業示范區、綠色有機農產品示范區,推動林區變景區、農舍變旅舍、村民變股民﹔南充市儀隴縣打造7萬余畝蠶桑基地,通過“栽桑養蠶-桑枝蠶糞轉化為有機肥-有機肥施用於桑園”模式,實現綠色種養循環,研發培育出“無印染、有霓裳”的七彩蠶繭﹔巴中市平昌縣利用撂荒地、坡地,實施退耕還林種植青花椒,帶動8萬余農戶增收致富。

安逸、幸福,一直是四川人的驕傲。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持續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新期待。因此,當好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拼搏實干的“趕路人”,任重而道遠。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會交出怎樣的答卷?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會帶來哪些“金點子”?新的一年,四川又有哪些“大動作”和新目標?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又會出現什麼亮點內容?讓我們一起期待2022年四川省兩會!(彭茜、何皖鈺、實習生侯杰)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