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回望四川2021·精彩開局向未來】

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 奮力譜寫美麗中國的四川篇章

朱虹
2022年01月17日11:1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過去的一年,四川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整體提升。2022年,四川將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抓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服務低碳優勢產業發展,全面完成國家年度考核各項指標,切實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奮力譜寫美麗中國的四川篇章。

美景頻現,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2021年,初步核算四川省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31.8微克每立方米,較三年均值下降4.5%﹔優良天數率89.5%,較三年均值上升0.1個百分點。“窗含西嶺千秋雪”的美景頻現,“雪山下的公園城市”得到黃潤秋部長點贊。

一是用好獎懲考核“指揮棒”。定期“晾晒”各城市PM2.5、優良天數率及在全國排名情況,對空氣質量改善不力的市州分管領導以及季度排名全省后三位的縣(市、區)領導分別約談5人次和6人次,發出警示函29份。在此基礎上,修訂完善空氣質量激勵約束辦法,進一步發揮大氣資金激勵作用。2021年,樂山、達州等6個城市退出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后100位。

二是加強大氣污染源頭整治。加快能源結構調整,煤炭消費比重從2015年的37.9%下降到27%、一次電力及其他能源佔比超39%。實施綠色貨運配送、空鐵公多式聯運物流港等國家示范工程,推廣新能源車20余萬輛。完成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900萬千瓦,全面實施鋼鐵企業超低排放。完成水泥生產線深度治理64條。關停淘汰落后產能企業156家。整治死灰復燃“散亂污”企業627家。

三是突出科學精准治理。統籌疫情防控、電煤保供和大氣攻堅,不搞“一刀切”。依托全省空氣質量綜合決策平台和數智環境管控系統,發揮四川(成都)院士工作站等專家團隊作用,日分析、日研判、日調度,每日發布環境空氣質量預警預報。實施差異化管控,對工藝水平低、治理設施落后的,從嚴管控。全省夏季臭氧濃度同比下降5.6%,秋冬季PM2.5濃度較預測下降5.9%-11.3%,累積搶回90個優良天。

四是密切協作合力攻堅。經信、生態環境、住建、交通等部門分別牽頭開展工業源、移動源和揚塵源專項整治,全省排查點位95萬余個,推動12.8萬余個問題整改。抽檢柴油貨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587萬輛。公安部門牽頭開展為期半年的打擊偽劣油品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查處非法加油站近150個,涉案金額6.2億元。

率先提出構建Ⅱ類水質格局,全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提升

2021年,全省203個國考斷面中195個達標、優良率96.1%,近七成水質達到II類,Ⅴ類、劣Ⅴ類斷面全面穩定消除﹔重要江河湖泊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99.3%。成都府河黃龍溪斷面、“老大難”自貢釜溪河碳研所斷面均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准。

一是提升水環境質量目標。編制長江、黃河、赤水河流域“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謀劃三年實施項目140個、總投資93億元。在全國率先提出構建以Ⅱ類水為主體的“十四五”水質目標,統籌推進城市、鄉鎮美麗河湖建設,涼山州邛海申報全國美麗河湖示范創建目前已進入全國18強。在成都、德陽和宜賓三市開展城市公園水體綜合治理試點整治工作。

二是推動水質達標攻堅。以保護優良水體、整治不達標水體、鞏固臨界水體為主線,開展小流域限期達標、消滅污水直排口、整治入河排污口、城鎮污水及農村面源污染攻堅等專項行動。啟動銅缽河、瓊江、瀨溪河等流域水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工作,組織川渝兩地省(市)、市縣開展聯合巡河督導。按月開展水生態環境形勢分析,全年約談水質不達標的市(州)人民政府8個。

三是深化水環境監管。對黃河、赤水河等重點流域開展多輪次暗訪暗查,發現問題全部移交地方並指導地方加快整改。開展長江“三磷”專項排查整治行動“回頭看”,督促53個問題企業完成整治。指導劃定瀘沽湖搬遷區域,統籌推動瀘沽湖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全省105個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推動出台四川省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出台,全面啟動岷江流域保護立法工作﹔發布四川省泡菜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引領,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四川印發《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的實施意見》,細化落實六大措施,一手抓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一手抓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服務保障。

一是優化環評服務經濟發展。全省21個市(州)完成“三線一單”優化完善成果發布,建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積極爭取將成都、樂山納入國家“三線一單”減污降碳協同管控試點﹔聚焦鋼鐵、建材、石化等“兩高”行業,探索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技術方法,推動將碳達峰目標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相融合。配合發展改革部門建立擬建、在建、存量三類“兩高”項目台帳,強化源頭准入把關。向成都等12個省重點項目推進和投資運行“紅榜”城市賦予部分省級環評審批權激勵政策,向成都及7個區域中心城市再下放35項省級權限。持續試行環評預審,對5個重點項目、3148個擬簽約項目出具預審意見。建立國省重點項目年度清單,專人專班聯絡服務。目前,全省已完成6717個項目環評審批,涉及投資約1.53萬億元。確保樂山機場、隆黃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清峪口水庫等一批國省重點項目順利開工。

二是夯實綠色環保發展基礎。四川省政府出台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行動計劃,預計兩年投入20億元,補齊各級監測、執法、應急裝備短板。撬動政銀合作,確保3年內向生態環境領域提供不低於1000億元的項目融資額,支持環保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擬發行10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支持,已先期推動落實60億元。會同四川省財政廳落實第一批專項債券、一般債券87億元投入用於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服務項目218個,撬動地方和企業投資超160億元。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統籌2.5億元財政貼息資金撬動400億元綠色信貸。積極搭建投融資平台,擬於2022年上半年舉辦四川省節能環保產業和環保基礎設施招商會,已包裝招商項目101個,總金額1238億元,資金需求830億元。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升自然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四川是“生物多樣性寶庫”,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全省不斷夯實生態本底,堅決維護生態安全。

一是系統謀劃。加強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守牢全省14.92萬平方公裡生態保護紅線。啟動編制《四川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1—2035年)》,開展優先區域生態系統、重點生物物種及重要生物遺傳資源調查,率先優選“五縣兩山兩湖一線”(黃河流域5縣,青藏高原貢嘎山、海子山,瀘沽湖、邛海自然保護區,川藏鐵路沿線)等重要區域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

二是強化監管。作為全國5個試點省份之一,啟動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破壞問題監管試點,對1208個生態破壞疑似問題開展現場核查處理。深入開展自然保護地“綠盾”行動,對海螺溝小水電提出明確處理意見,對海子山“格聶之眼”生態破壞問題堅決叫停﹔開展自然保護區保護成效評估,啟動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成效評估試點,更好履行生態保護統一監管職能。

三是優化考核。區別於重點生態功能縣考核,制定實施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建設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及考核辦法,考核結果納入黨政同責目標考核,權重佔20%,排名前10位的縣(市),擇優命名為省級生態縣,優先推薦申報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相關鏈接——

【文旅篇】2021,十分安逸走四川

【交通篇】四川: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絡 繪就綠色低碳發展藍圖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