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寫在人民心裡的“綠色答卷”

——看雅安石棉如何逐“綠”前行書寫生態故事

2024年03月28日11:22 | 來源:雅安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寫在人民心裡的“綠色答卷”

 石棉縣王崗坪樹木蔥蘢,處處充滿綠意

 石棉縣王崗坪樹木蔥蘢,處處充滿綠意

  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了關於命名第三批省級生態縣的決定,石棉縣榜上有名,也是我市唯一上榜的縣。坐落在貢嘎山下、大渡河畔的石棉縣以礦產命名,卻在綠色發展之路上久久為功,持續繪就生態藍圖,反哺綠色經濟蓬勃發展。

  位於石棉縣回隆鎮葉坪村的四川新康石棉礦生態修復點,2萬余棵藍花楹和楠木在廢棄礦山上冒出無數生命的綠意,昔日“老傷疤”已逐漸變成“新風景”,在春日的大渡河畔醞釀著一片繁花,而這只是石棉縣生態治理的成效之一。

  通過“修復+治理”改善礦區環境,修復礦山130余萬平方米,工礦廢棄地復墾58萬平方米,治理水土流失180萬平方米……石棉縣依托生態資源,不斷深化生態經濟強縣建設,加快發展生態產業,實現美麗經濟的綠色發展。

  打造大熊貓國家公園石棉片區

  在石棉李子溝、孟獲城以及拖烏山埡口,投入200余萬元,進行1400余畝的生態廊道建設,種上了原生地樹種、大熊貓的可食竹,並設立了禁止放牧的標識標牌,這一切隻為了方便野外大熊貓互相“串門”。

  先后放歸了“瀘欣”“淘淘”“張想”“華姣”等9隻大熊貓,被授予“中國大熊貓放歸之鄉”稱號,石棉縣立足縣情,高標准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石棉片區建設,做好熊貓文章、打響熊貓品牌,擦亮“大熊貓放歸先行地、小種群復壯示范區”名片,為雅安打造出色出彩的大熊貓國家公園第一市添磚加瓦。截至目前,該縣大熊貓數量達33隻,放歸大熊貓成功融入當地種群並產生后代,種群遺傳多樣性顯著提升,小種群保護與復壯初見成效。

  石棉縣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稟賦,但也必須直面歷史遺留的“生態疤痕”。眺望板廠溝片區,裸露的褐色大地漸漸冒出生命的綠意,回想以前“禿頭山”的模樣,石棉縣新棉街道草八牌社區黨總支書記李鵬不禁感慨:“現在能感受到這片地漸漸‘活’起來了,泥石流、滑坡的危險也大大降低。”

  這樣的改變正在石棉縣多片土地上發生。

  石棉縣涉及的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主要圍繞大熊貓國家公園周緣地區以及大渡河、南椏河兩個流域歷史遺留廢棄礦山開展生態修復245.22公頃,將歷史上遺留的“大地傷疤”重新煥發生命力,同時將示范工程與大熊貓國家公園科考研學旅游線路有機銜接,進一步融入“大熊貓+”產業體系,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

  鏡頭轉向孟獲城景區入口處,除了彝家新寨的民房錯落有致,吸人眼球外,景區內,一個竹網交織的建筑物前,一塊寫有石棉大熊貓科普公園的石頭十分醒目,門口一隻裸眼3D視覺效果的大熊貓映入眼帘,走進室內,裡面設置了會議中心、自然教育基地、科普館等業態,打造了熊貓雅宿7間,建筑物屋頂的連續起伏與后面的群山相互呼應。這些都來自石棉縣打造的石棉栗子坪“大熊貓放歸”社區。

  石棉縣充分發揮“中國大熊貓放歸之鄉”品牌優勢,運用好大熊貓這一核心品牌,整合優質文旅資源,在“吃、住、行、游、購、娛”等領域,大力發展大熊貓文化旅游產品。

  打造綠色美麗縣域

  仲春時節,在石棉縣新民鄉雙坪村,一棵600多年樹齡的木蘭古樹滿樹繁花,春意滿滿,訴說著石棉在綠色發展之下,縣域“美麗指數”不斷提升的發展歷程。

  近年來,石棉縣充分挖掘古樹文化底蘊,大力推行古樹保護利用工作,為居民“留住青山古樹,守護綠色鄉愁”,推進“一樹一檔”“一樹一策”,全面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巡護工作。據統計,石棉縣現有古樹3319棵、古樹群14個,共涵蓋101個樹種,分布在該縣12個鄉鎮(街道)38個村(社區),以一棵棵生動的古樹名片述說石棉美麗綠色縣域的建設。

  這只是石棉縣逐綠而行、打造綠色美麗縣域的一個縮影。

  綠色發展要以人為中心,做到發展普惠人民。三月春光正好,城北的三角梅、縣城健身綠道嬌艷的月季、新月橋旁唯美的櫻花……春日的石棉就是一個花的世界。

  近年來,石棉縣圍繞打造宜居宜業的生態園林城市,以綠化工程項目為支撐,以中心城區增綠為重點,按照景區標准打造公園城市。

  縣城改造和新增公共綠化面積13萬平方米,新增綠化品種90余種,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25平方米,形成一街一景、四季有花的城市園藝景觀,實現居民“滿眼皆覆綠”的美麗生活,並成功創建省級生態園林縣城。

  “以前,農村生活污水都是通過家門口的明渠或暗渠排放,夏天渠道裡蚊蠅滋生。如今,對農村污水現狀進行調查,改造和新建三處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石棉縣迎政鄉人大主席李紀感嘆道,村裡環境變好,村民也更自覺愛護環境了。

  石棉縣在改善設施強基礎、改善環境強民生方面不斷發力,建成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站)5座、鄉鎮污水處理站22座﹔全面完成22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大力推進“廁所革命”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7%以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旱廁整治等在內的村容村貌治理工程讓一幅宜居的和美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大力發展綠色交通,既要“綠”更要“美”。石棉縣加快建設城市公交系統與社區步行道、社區綠道等的接駁設施,改善提升步行和自行車出行環境﹔引入共享助力車運營商,提高公共交通和步行出行比例,鼓勵居民零碳出行﹔出台新能源汽車購置補助辦法,鼓勵居民購買新能源汽車,不斷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綠色化﹔加快城區充電配套設施、專業充電站建設,已建成65個充電樁,1個換電站。

  綠色經濟如花綻放

  正值三月,石棉大渡河畔“一花一果”用金色鋪滿整個棉城。石棉縣約11萬噸黃果柑正飄香豐收,將陽光藏在果汁中運往全國各地,而沿著大渡河溯流而上,王崗坪鄉的百畝糧油現代農業園區也是一片金色的花海,搖曳著春日的無限生機。通過將“生態+”理念融入產業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石棉已經照進現實。

  如何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下煥發產業生機?切切實實地將生態福利“變現”?

  石棉縣依托特色產業資源稟賦,全縣建成黃果柑、枇杷產業基地10.3萬畝,產值達12.75億元,石棉黃果柑、枇杷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19.33億元。同時,堅持“連點成線、連線成片、連片成帶”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主線,實現特色休閑農業“種、養、管、銷、名、特、優、新”同步推進。建成王崗坪百畝糧油現代農業園,園區採用“玉米+油菜”生態輪作模式生產,並被命名為“四川省三星級現代農業園區”。

  做好綠色“土特產”文章,打造農文旅融合發展。石棉縣依托“特色農業產業+農業旅游景點+民風民俗文化+村郵樂購產品銷售”,創新拓展石棉縣農文旅深度融合新業態。全力打造了以黃果柑、枇杷為主的百裡萬畝金果長廊,形成了美哉生態旅游環線、迎新黃果柑、枇杷示范園區等面積達1.8萬畝的3條休閑農業生態環線產業帶,成功舉辦了黃果柑節、枇杷節等節會,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促使石棉縣地方特色休閑農業成為鄉村振興蓬勃發展的閃亮名片。抓住歲末年初、五一、國慶等重要時間節點,策劃推出以溫泉、冰雪、燒烤等為主題的應季大型文旅活動,進一步展現“最美石棉”地域美景、特色美食和民俗文化。並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全力打造王崗坪、孟獲城、安順場、田灣河、龍頭石、蟹螺堡子“六大龍頭景區”,形成集高端度假、生態旅游為一體的旅游發展新模式。

  綠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綠色能源的支撐。

  在石棉縣回隆鎮的竹馬村,千畝連片的光伏發電面板蔚為壯觀,數萬塊太陽能光伏板通過電纜、逆變器、箱變等設備,源源不竭地把太陽光轉換為電能,年平均發電量約1.44億千瓦時。而大渡河流域豐富的水電資源也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石棉縣積極探索水電的開發與利用,已建成水能裝機524萬千瓦,積極將水電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在石棉縣回隆鎮長達10余公裡的平緩山麓上,鑫能環保、藍海化工、四環鋅鍺等一眾規上工業企業次第排開,在石棉工業集聚區一批綠色工業正蓬勃發展。“攀鋼的煉鋼尾渣堆積閑置,缺乏有效的處理方式,我們通過新技術實現了‘變廢為寶’。”鑫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不僅從廢渣中提煉出優質金屬釩,還提取生產高純生鐵的高磷生鐵,最后剩下的尾渣再用於生產水泥,實現固定廢物資源的綜合利用。依托豐富的水電資源,石棉縣逐步構建以清潔能源為基礎、礦物功能材料為支撐、稀貴金屬為先導、精細磷化工為引擎的“1+3”現代工業體系。該縣現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家、國家綠色工廠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四川省創新型中小企業2家。

  石棉縣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一二三產的深度融合發展當中,綠色經濟蓬勃發展,如花綻放。

  記者 鄭瑤 市融媒體中心 曹莉雪/文 周萬龍/圖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