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家站“小陣地” 履職“大平台”

——綿竹市人大常委會深入推進人大代表“家站”建設工作小記

2024年03月29日16:51 |
小字號

2023年以來,綿竹市人大常委會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工作,以依法行政、規范服務、提高效率為目標,深入推進人大代表“家站”建設,打造以家為中心、站為延伸的代表履職平台體系,積極為代表密切聯系群眾創造條件、提供服務,讓傾聽民聲、匯聚民智、化解民憂成為新時代人大代表工作的主旋律,有力有效推動了全過程人民民主走深走實。

建強代表“家站”

讓“小陣地”釋放“大能量”

在漢旺鎮人大代表之家,“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標語格外顯眼。辦公區、會議區、圖書角等功能區一應俱全,牆上張貼著代表聯系群眾制度、駐家代表相關信息、代表履職風採,工作人員正耐心地接待來訪群眾。

公廁修建、自來水供應、農貿市場改造……翻開一旁的《人大代表接待選民記錄簿》,一個個跟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躍然於紙上。“每周的星期四是群眾接待日,輪值代表會來到代表之家‘坐診’,傾聽群眾的訴求並做好記錄,及時提交鎮政府及相關部門討論解決,處理結果定期進行公示,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漢旺鎮人大主席劉成文說,依托人大代表之家,他們還建立了學習培訓、視察調研、代表述職、信訪接待等制度,廣泛收集社情民意,提升代表履職能力。

目前,漢旺鎮共有人大代表之家1個,人大代表聯絡站4個。為了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與人大代表的溝通聯系,該鎮創新一周一接訪、一旬一宣傳、一月一講堂、一季一培訓、一年一評比的“五一工作法”。同時,堅持“線上線下”融合,利用“點滴話漢裡”線上履職平台,開展人大代表全天候“雲”接待,實現了代表與群眾常態化互聯互動的“全時空”“零距離”。

據綿竹市人大常委會人代工委主任王磊介紹,自市人大常委會著手創建人大代表“家站”以來,市人大常委會、各鎮(街道)人大工委從當地人大代表工作實際出發,依托已有的工作場地,本著便於組織代表開展活動和便於聯系人民群眾的原則成立“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聯絡站”。截至目前,全市各鎮(街道)人大代表“家站”已建設43個,1070名各級人大代表全部編入“家站”。

劍南街道探索建立選民代表大會制度,漢旺鎮創新“五一工作法”,什地鎮實行“代表聯絡站+”模式……去年以來,綿竹市人大常委會持續加強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立足實際、積極探索,形成了“一鎮一策”的代表工作機制,激發了代表履職的活力和積極性,讓人大代表成為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

直面急難愁盼

搭起代表選民“連心橋”

“王書記,我們小組到現在都沒有通天然氣,實在太不方便了。”去年10月,麓棠鎮民樂村的人大代表聯絡站剛投入使用,便接待了首批反映問題的群眾。

為了盡快解決村民的問題,聯絡站的人大代表們和村兩委工作人員多次入戶走訪,與村民溝通交流,充分聽取大家對安裝天然氣的想法,並形成意見和建議交辦單及時報送鎮黨委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協調推進安裝事宜。如今,民樂村的160余戶村民如願用上了天然氣,不僅減少了鄉村大氣污染,還改善了居住環境。

“自從家門口有了人大代表聯絡站,我們有什麼訴求都可以直接向代表反映,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村民王波說,駐站人大代表還不定期深入基層一線、田間地頭、村民家中,收集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讓民意表達更加直接,回應民聲更加及時,處理問題更加快捷。

去年以來,麓棠鎮人大代表“家站”共接待群眾40余次,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26件,交辦鎮黨委政府26件,已全部協調解決。通過接訪和持續跟蹤督辦,幫助轄區群眾解決了道路破損、學校周邊交通擁堵、垃圾轉運、路燈亮化等問題,真正做到了民聲入耳、民生落地。

記者在漢旺鎮白果村7組看到,新修建的鄉村公共廁所整潔美觀、功能齊全,如廁舒適性大大提升。

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前來白果村賞花踏青、納涼品果的游客越來越多。然而,“如廁難”的問題卻給游客帶來很大不便。漢旺鎮人大代表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群眾最關注的便是公廁的新建和改建問題,及時向上進行了反映,並在鎮人代會上通過票決納入鎮2023年民生實事項目。在漢旺鎮人大的督辦和持續跟進下,去年,該鎮新建、改建公廁10處。

“依托人大代表‘家站’,我們還將為民服務的觸角向園區、企業、社區延伸。通過‘固定+流動’的方式,擴大代表聯系覆蓋面,增強輻射面,推動‘家站’更好地融入‘生活圈’‘工作圈’。”劉成文說,去年,漢旺鎮各級人大代表走訪群眾445人次,收集反映問題65件,及時有效解決了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件件“微實事”,民生“大文章”。如今,一個個代表之家、代表聯絡站在綿竹“生根開花”,代表們的履職積極性越來越高,代表活動有聲有色,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也不斷提升。下一步,綿竹市人大常委會將以“我為群眾辦實事——人大代表在行動”實踐活動為抓手,真正將人大代表“家站”打造成為基層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站”、服務群眾的“連心橋”、社情民意的“收集站”、提升素質的“加油站”。(記者 唐妮 蔣麗萍 文/圖)

來源:綿竹市融媒體中心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