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科研人員在天然開闊水域實施流速營造、底質改造等生態修復措施

長江鱘在人工“婚房”自然繁殖成功

2024年04月16日08:05 | 來源:華西都市報
小字號

原標題:長江鱘在人工“婚房”自然繁殖成功

近日,2024年長江鱘野外天然水域產卵場改造與自然繁殖試驗取得成功,為實現長江鱘野外種群重建邁出了重要一步。該試驗在長江宜賓江安段進行,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宜賓珍稀水生動物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單位組織實施。

  今年的試驗,在2023年實現長江鱘人工產卵巢調控繁殖試驗成功基礎上,對長江宜賓江安竹島叉江2萬多平方米天然開闊水域實施了流速營造、底質改造、大江引水等生態修復措施,改造人工產卵場150平方米。

  今年的試驗和去年有何不同?下一步將怎麼做?近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副所長周波。

  為什麼選擇江安竹島?

  “今年的試驗是在去年的基礎上,做了一些延展。”周波說,去年是在江面上放置了45平方米大小的網箱,而今年研究人員通過攔網圈下了竹島附近2萬平方米水面,通過人工產卵場改造、控制水流速度等方式,為長江鱘營造了一個“婚房”。

  “野生長江鱘產卵后,卵一般會粘附在鵝卵石上孵化。”周波介紹,這次在江底鋪設鵝卵石,盡量營造、還原天然的環境,同時控制水流速度,將受精卵沖開到合適的距離,有利於在自然條件下散播。

  產卵場位於宜賓市江安縣竹島附近的長江段,為何會選擇這裡?周波解釋,一方面是因為這裡的水域環境比較接近長江的自然狀況,另一方面是為了便於觀測,因為在長江天然河道中做這些試驗觀測是十分困難的。

  今年3月22日,科研人員將62尾(雌雄各一半)10齡以上的長江鱘放入改造好的天然水域產卵。4月7日,科研人員通過水下視頻監控,發現長江鱘有繁殖行為,隨后檢測到受精卵的出現。

  試驗的意義在哪裡?

  科研人員從2007年開始野外放流長江鱘,2023年6月就放流了10萬尾“鱘寶寶”和400多條成年長江鱘。雖然每年不斷在放流長江鱘回歸長江,但2000年以來,從未發現長江鱘野外種群繁殖。

  周波說,去年的試驗產卵場空間較小,長江鱘進行繁殖產卵幾率較大,而今年在相對開闊的一片水域,長江鱘仍能進行繁殖產卵,今年的試驗在去年的基礎上,再次証明了性成熟的長江鱘在野外是可以產卵的。同時,這次試驗也証明了長江鱘仍存在主動尋找產卵場的能力,積累了長江鱘野外繁殖的技術和經驗,為未來恢復重建野外長江鱘種群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技術支撐。

  未來會怎麼做?

  長江鱘隻有野外種群達到一定數量,才有可能完成生活史,也就是說長江鱘不僅要能在野外自然生長成熟、產卵受精、正常孵化,而且下一代也能正常生長成熟,再繁育下一代,這樣才算真正實現長江鱘野外種群的重建。

  此次試驗取得了成功,但未來的路還很長,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今年這批長江鱘雖然產了卵,但最終能否成功孵化出來,仍是未知數。”周波坦言,江河裡自然環境復雜,這些受精卵可能還未孵化就會被其他雜魚吃掉,或者因為其他自然因素不能孵化。此外,孵化出的小長江鱘能否順利長大,明年這批性成熟的長江鱘能否再次繁殖等等,都是科研人員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的問題。

  對於長江鱘的野外種群恢復,周波充滿了信心,他說一方面目前人工培育技術在不斷進步,另一方面,近年來隨著長江保護持續深入推進和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實施,自然種群衰退趨勢得到有效遏制,長江的生態環境也在不斷修復。(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楊博)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