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成都市武侯區:建立社區信義治理機制 實現居民自治社區賦能

2024年04月21日08:59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日前,成都市武侯區創新探索的“黨建引領‘信托制’物業解紛工作法”入選了全國104個“楓橋式工作法”典型案例,同時收入“楓橋經驗”陳列館。如今,以“信托制”物業的核心理念為基礎,武侯區已升級形成社區信義治理機制,並獲批開展了社區信義治理國家級標准化試點,發布了包括“信托制”物業在內的一系列標准,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街道”。

創新小區“信托制”物業

從源頭化解矛盾 為社區減負賦能

成都市武侯區新光路7號風華苑小區建成於2001年,是成都最早引進物業服務的商品房小區之一,小區住戶439戶、1500余人。據首批業主劉婆婆透露,過去20年間,小區接連換了5家物業公司,物業公司“走馬燈”式的更換,導致物業管理問題頻發,給居民帶來無盡困擾。

“那幾年,小區幾處垃圾堆疊如山,入室偷盜案也發生過兩起,大家抱怨都很多,不少業主拒絕繳納物業費。” 劉婆婆說,因為物業管理不善,業主頻頻向街道社區反映情況,要求改變這種局面。

武侯社區基金會與黌門街社區干部、居民討論社區專項基金項目。武侯區社治委供圖

武侯社區基金會與黌門街社區干部、居民討論社區專項基金項目。武侯區社治委供圖

最終,“信托制”物業模式的引入,從根源上解決了風華苑小區面臨的問題。

風華苑小區業委會主任曾俊記得,2019年3月,小區新一屆業委會成立。彼時,武侯區委社治委正在計劃試點“信托制”物業,在全區范圍內甄選合適的小區,桐梓林社區黨委和小區業委會報名參加了培訓宣講活動。同年11月,小區召開臨時業主大會,決定將小區原來的“包干制”轉化為“信托制”模式。

所謂“信托制”物業模式,就是將信托理念植入到小區治理領域,制度化重構信義關系。即:將物業費、公共收益等設立為全體業主的共有資金,將原來小區居民與物業企業雙方的物業服務買賣關系,轉變為業主大會為委托人、物業企業為受托人、全體業主為受益人的三方信義關系。

2020年1月1日,風華苑小區正式啟動“信托制”物業模式,經過居民廣泛深度參與的開放式預算,協商形成了物業服務質量體系,物業公司履約收益按照小區共有資金的15%進行提取,其余全部用於小區物業管理服務。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小區資金收支全部公開透明,物業服務品質大幅提升,小區物業繳費率從73%提升到了99.5%,業主滿意度趨近100%。同年10月,居民們主動提出上調物業費標准。12月,經過業主大會表決,以70%的同意率通過了每平方米上調0.3元的決議,漲幅達37%。

同樣的變化發生在武侯區華興街道三河社區水岸花園小區,該小區是典型的安置小區,涉及居民7000余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水岸花園小區面臨三大難題:一是居住人群構成復雜,存在利益沖突﹔二是居民沒有繳納物業管理費習慣,前期物業服務不到位,小區品質難以維護,居民與物業矛盾日益突出﹔三是小區租住戶多,流動人口佔比大,服務管理難度大。

2021年,街道、社區黨組織靠前作為,通過黨建引領,積極引導多元主體有序參與,調動居民參與小區治理的積極性,轉變居民的思想觀念,破解安置小區治理難題。社區通過舉辦壩壩會、物業聯席會、“信托制”培訓會,促進社區與居民有效溝通交流。通過組建“信義治理團”,協同居民小組、院落議事會、居民骨干、樓棟長等自治力量參與小區管理,調動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決策、自我服務的積極性。

“從最早的無人管到自己管,小區居民的主人翁意識建立起來,形成‘大家事大家議’的辦事氛圍,鄰裡間矛盾糾紛快速化解

。” 據三河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信義治理團”成立后,小區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

近兩年,小區物業費收取率從原來的不到40%提升至現在的98%,社區治理體系的“底盤”得以夯實。“當‘大車’有了活力,‘小馬’就有了更多的時間精力,我們能夠將事做好,將服務做優,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得到最大程度提升。”該負責人說。

從小區“信托制”物業到社區信義治理

以標准化推動更多領域減負賦能

讓物業企業回歸“忠誠管家”的角色,讓小區居民做回“主人翁”,“信托制”物業模式的核心,在於信義關系的建立。

“信托制”物業管理模式下,小區財務收治實現公開透明。武侯區社治委供圖

“信托制”物業管理模式下,小區財務收治實現公開透明。武侯區社治委供圖

記者了解到,除了小區“信托制”物業模式,武侯區在基層治理的各類實踐中,還拓展了以信義關系為核心的各類應用場景:例如,社區保障資金、社區基金會、社區社會企業等,並以此為基礎,形成社區信義治理不同維度的標准體系。

武侯社區基金會自2018年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公開透明的社會化運作,累計募集資金1600余萬元,公益支出1500余萬元,開展公益項目100多個,受益居民達到82萬余人次,在推動居民自治、動員多元參與、打造社區治理體系、建立社區需求和資源聯動機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社區保障資金項目管理實施方面,武侯區堅持民意征集、議事會決議、項目發包、項目實施以及民主評議“五步工作法”,充分撬動群眾關心和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在推進居民社群化、組織化的同時,增強了群眾公民意識和責任意識。

基於上述實踐,武侯區概括提煉出了社區信義治理這一全新概念,並由此申報了標准研制試點工作。2023年8月,武侯區社區信義治理國家級標准化試點啟動暨標准化基礎知識培訓會召開,標志著以社區信義治理為主題開展標准化試點工作正式啟動。這在全國尚屬首次。2023年11月,武侯區社區信義治理國家級標准化試點通過了中期考核評估。2024年4月,社區信義首批38項標准正式發布實施。

“在試點過程中,武侯區已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這為全國基層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實踐經驗。構建起了由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推動的多元治理標准化為主力的工作方式。”中國標准化研究院副研究員高昂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一項工作從實踐提升到理論和標准層面,“必將對整個體系產生系統性影響”。

在標准指引下拓展信義治理場景

構建互信互助共建共享的基層治理共同體

早在2019年,武侯區在信義治理場景多元化方面就已有探索。2019年,武侯區晉陽街道吉福社區以老人和小孩互相照顧為切入點,利用黨群服務中心等平台,搭建“共享奶奶”平台,讓年長的奶奶照顧雙職工家庭的子女,雙職工家庭則為長者提供各類關愛回饋服務,形成了社區自主的“老小”志願者互助模式。而這,也成為武侯區信義治理場景的早期雛形。

據吉福社區黨委書記李含榮介紹,項目通過搭建“共享奶奶”平台,社區內的老人、小孩與家庭緊密聯系,信義成為了推動鄰裡關系和諧發展的重要力量。“‘大手牽小手’的形式,居民們走出了家門,彼此之間的信任關系也逐漸建立起來。

記者了解到,遵循信義治理的邏輯,如今,武侯區還在持續創新和拓展社區信義治理的應用場景——例如,在武侯區委社治委的指導下,成都市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支持中心聯合益寶、成都社區信義治理學院,啟動了社區普惠保險與風險治理創新項目,形成了以社區保險保障基金為支持、安全和金融教育進行風險預估的可持續社區風險治理體系﹔再如,啟動“信義托”服務項目,建成“信義托”居家生活服務站等……

在玉林東路社區黨委書記楊金惠看來,社區治理的成效應該直接反映到社區居民的生活上,社區治理變化大,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就會增強。“以我們社區為例,下一步,我們將在院落小區裡進行全過程的民主協商,從而推動居民之間建立信任關系﹔其次,社區裡的社群、組織也將與居民之間建立更多的信任關系。”楊金惠表示,加強不同個體之間的信任關系,是基層治理中低成本、高效率的最佳途徑。“這也是一個減負賦能的過程,是在動員各方主體各就各位。”

社區信義治理的“武侯樣本”,正是在社區各類主體之間、人與人之間建立信義關系,增強社會成員之間的向心力,有效降低基層政府管理成本,減輕社區負擔,提高治理效率,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小馬拉大車”難題,由此在點上破題。(郭瑩、宋雅婷)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