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尽全力追赶

刘裕国  郑赤鹰

2020年05月06日15:42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1、省委领导的提问

2017年11月30日下午,在凉山州昭觉县县委会议中心,时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座谈会。

宽大的会议室里,会议桌摆成凹字形,省州两级领导相对而坐。中共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先就本州脱贫攻坚情况做汇报。

省委领导听得很专注,突然,他打断林书成的汇报:“嗯,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这个问题抓到点子上了。具体是怎么抓的?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些什么成效?”

林书成回答:“这个工程是我们州委副书记陈忠义同志亲自抓的。是不是请他向书记详细报告一下?”

“好。”

坐在林书成左侧的陈忠义合上笔记本,不慌不忙地开始汇报。

确实,这项工作的实施是他提出来的,也是他不遗余力地推行,得到了州委一班人的充分肯定与大力支持,从这个角度说,他确实是最有发言权的。

陈忠义提纲挈领,讲了约5分钟。

这位省委领导盯住陈忠义,听得很仔细,时不时在本子上记一笔。听完之后,他说:“很好,这项工作确实抓得很好,你们尽快写一个材料给我。我们也要派人下来,做一个专项调查。”

省委办公厅很快派出一个调查组,进行专项调研,形成了调查报告,省委领导亲自批准,将报告下发到全省各地,要求推广——这是后话了。

陈忠义第一次觉察到农民素质问题的严重性,是在去广东调研凉山农民工情况的时候。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凉山就陆续有彝族群众走出大山,到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东北、新疆、山西、内蒙古等地打工。陈忠义下乡所到之处,几乎都有人外出打工。他们给自身带来了变化,给家庭、家乡带来了财富。事实很明显,一个家庭,哪怕再贫穷,只要有一个人能够在外打工,这个家庭就可以摆脱贫困。所以说,这支迁徙大军是大凉山摆脱贫困的一支生力军。但是,陈忠义也了解到,从大凉山走出去的农民工,大都从事相对简单的体力劳动,进入白领、蓝领阶层的很少,像去山西的农民工,大都是下井挖煤。这是为什么呢?远离家乡之后,他们的生存状况怎么样?碰到些什么困难?能不能解决?作为一级党委和政府,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陈忠义心里没底,他决意去做一个调研。于是,2017年春节过后,他来到珠三角,这里是中国制造业最集中、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大凉山彝族群众外出打工最为集中的地方。

他请来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的同志,请来那些使用彝族农民工比较多的工厂老板,想听听他们对大凉山彝族群众的印象。

这个话匣子一打开,老板们的话就多了:

“你们大凉山的彝族老乡,能吃苦,而且吧,他们不过农历新年,在我们用工荒的时候,可管用了。可是,就是太散漫了,上班时间,想喝酒就去喝酒,想抽烟就去抽烟,没人管得住。你想管吧,好,他也不辞职,就这么走了,一走一大群。”

“是啊是啊,特别抱团哦,一个乡亲出了点工伤,上百人就都来了,把厂子围起来了,道理都讲不通。”

“还有啊,文化程度太低了,有好多文盲。好奇怪啊,21世纪了怎么还会有那么多文盲呢?工厂里复杂点的工作干不了,就让他们到小区里当保安吧,可是,到了小区里,A栋B栋C栋、A组B组C组分不清,就能认识12345阿拉伯数字,要是希腊数字,就又麻烦了。”

“是的,有的人上了高速公路,不认识道路标牌,逆行,还出过交通事故……”

用一句在网络上流行的话来说,这是打脸,活生生的打脸啊!

陈忠义不知道自己的脸色变没变,他诚恳地说:“谢谢大家畅所欲言,我们的工作确实没做好。各位老板可能没有去过大凉山,那里可以说是全中国经济最不发达、生产生活环境最艰苦的地方,我们的彝族同胞,有很多没有接受过教育,他们敢于从高寒山区、二半山区到经济发达地区来打工,是非常不容易的。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他们、善待他们。我谢谢大家了!”

陈忠义说着,站起身,向大家深深鞠躬:“我们作为一级党委和政府,一定会负起自己的责任来,提高我们彝族同胞的素质,也为大家创造一个好的用工环境。”

陈忠义的表态,很是出乎与会者的意料,告别之时,他们一个个重重地和陈忠义握手,重重地做出了承诺。

会后,陈忠义又随机找来一些彝族农民工,促膝交谈。

散会后,陈忠义坐在沙发上沉思良久,然后,对跟随调研的州委副秘书长沙马周强说:“这项工作我们必须要管起来。一方面,能不能在彝族同胞相对集中的地方,成立一个工作站,帮助彝族同胞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必须承担起责任,努力提高农民工素质,帮助他们尽快地融入现代文明,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的岗位。”

陈忠义接着到了北京、辽宁、上海,到彝族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地方继续调研,得到的情况大同小异,这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回到凉山,他把自己的想法详详细细地向州委书记汇报。州委书记林书成非常赞同:“大凉山要彻底摆脱贫困,仅仅依靠国家政策扶持是不够的,必须要提高彝族群众的内生动力。没有广大彝族群众的素质提升,即便脱贫了还可能返贫!要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不能空对空,素质提升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抓手,必须要强力推进!这项工作就委托给你啦。”

陈忠义立即召集相关部门的同志研究,决定用3年时间,首先培训全州12.73万个贫困户家庭的成员,实现“培训一人、改变一家、脱贫一户”。培训内容包括能力提升类、素质提升类、感恩奋进类和实用技能类四个方面;党校编写一个基本教材,作为蓝本,各县市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内容;负责培训师资力量,并且对骨干师资进行培训,同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培训方式,则利用县市各种培训基地和学校寒暑假的空闲校舍,采取完全脱产的集中培训;培训时间一期为20天,参加培训的学员发放往返路费,除每人每天30元的伙食外,每天每人补助20元,同时发放一套迷彩服、一套被褥、一套洗漱用品;早晨按时起床,刷牙洗脸,出操跑步,晚上看电影、唱红歌,按时熄灯,一日生活制度实现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初步估算,持续3年的培训,需要数以亿计的一大笔资金。

这项工作由哪个单位牵头负责呢?

时任州委组织部部长张伟自告奋勇:“我们有专门的党员教育机构,还有党校,这副担子我们来挑!”

中共凉山州委常委会很快通过了《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关于资金,明确要求州每年拿出2000万元,各县市每年拿出1000万元,3年共计拿出3.8亿元,立即启动这项工程。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陈忠义知道,大凉山脱贫攻坚,用钱的地方太多了。要拿出这样一笔货真价实的真金白银,投入一个不可能立竿见影的工程上,肯定是会有阻力的。而且,各个县市脱贫攻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每一条都是硬杠杠,都是要在规定时间里兑现、接受检查验收的。在这种时候推进这么一个牵涉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工程,确实大大增加了从村组到乡镇乃至县市党委政府的工作量。陈忠义一个县一个县地走,向县委一班人阐述、解释这个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的意义。

2019年2月间,我们到盐源县采访,来到了盐塘乡培训点。盐塘乡位于盐源县西南部,距县城43公里,面积299.7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8000多人,下辖坝窝、腊子沟、地来角、郑家田、庄子、东瓜林、花龙7个村委会,贫困人口很多。

培训点设在依山而建的乡中心校,这会儿正是学校放寒假的时候,校舍空出来了,县里就利用这个空当,开办了盐源县第四期新型农民素质提升暨技能提升工程培训班。我们翻了翻花名册,50名学员分别来自7个村子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年纪最大的40多岁,不过为数不多,大多数是90后、00后。文化程度一栏里,全部填的是小学。

培训点的同志告诉我们,这个小学文化程度都是掺了很大水分的。许多人读完一、二年级就辍学了,也填的是小学文化程度,所以教起来很是费劲。

课程表的安排是这样的:

早晨7:00?起床

7:30—8:00?早餐

8:30—11:50?上4节课

中午12:00—2:00?午餐并午休

下午2:00—5:10?上4节课

5:30—6:00?晚餐

6:00—7:00?课外活动

7:00—9:00?班务活动

这年7月19日,陈忠义到雷波县调研,专门找了一个培训点。站在教室外面,他看见一个老阿妈,六七十岁了,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听课非常认真。旁边的同志介绍,这个老阿妈是雷波八寨乡甲古村的,本来报名参加培训的是她的儿子,没想到突然生病,来不了,老阿妈就来了。

下课后,陈忠义找到老阿妈,问:“老阿妈,老师讲的好懂吗?”

老阿妈连连点头:“懂的,懂的。”

老阿妈咧开缺了好几颗牙的嘴巴,一张布满皱纹的脸笑成了一朵花:“呵呵,没想到,老都老了,还能像干部一样来开会,来学习,什么都发,还发钱!”

“呵呵,那你说说,你都学到了些什么呢?”

老阿妈说:“多啦,多啦,就像种在土里的洋芋,数不清楚的。你看啊——”

老阿妈拿出笔和纸,一笔一画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看见没,我这么大岁数了,到这里才知道,第一次知道,我的名字是这么写的。”

陈忠义看着老阿妈写字,胸中热流涌动。

我们到培训点的时候,学员们正在上课。50个学员分成两个班,一个班正在教彝文认读,另一班正在教学说普通话。从窗外看进去,老师在黑板前教得很认真,学员们学得也很认真,跟读的时候发出很大的声音。听到一群成年人在很费劲地读拼音,我们不觉得好笑,反而忍不住有点儿心酸。不止一个彝族同志跟我们说:“如果说用学历打个比方的话,那么汉族是高中生,而且是优秀的高中生;其他民族呢,可以算是初中生;而我们彝族,只能算是小学生、初小生吧!”

眼前的一切让我们感到欣慰,党和国家已经在他们面前铺开一条坦途,他们也在认真地、竭尽全力地追赶,也许,就整体而言,他们这一代可能还追不上兄弟民族,但是他们的后代呢?后代的后代呢?他们必将与民族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起并肩而行,奔向未来。

2、“烤太阳”

2017年5月,尤初正在忙自己的课题,校长卢健忽然喊他过去一趟。尤初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到校长办公室。

卢健问:“在科研科工作怎么样?”

尤初回答:“好,是个搞科研、做课题的好地方。”

卢健高兴地笑了。尤初是他极力主张,并且一手引进的人才。这小伙子是彝族同胞,2005年考入四川大学,毕业时又考到清华大学读研究生,2012年毕业,被四川很有名的民企新希望集团挖了去,当培训生,成为新希望集团高管储备人才。他先到车间,然后到市场部门,再到饲料厂、养殖厂、屠宰厂,然后参加制定集团三年战略发展规划,其间,作为新希望集团的代表,参与了IBM公司主持的企业战略变革咨询项目,还读了MBA。本来,按照这条路子走下去,在新希望集团当个高管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可是,小伙子放不下凉山,他是凉山宁南人,父母兄弟姐妹都在大凉山。他曾经跟卢健说过,他是从上小学开始住校的,带着玉米面,就是主食,学校给煮上一锅四季豆汤,六一儿童节才能吃上一顿肉,是用油炸的辣椒面,撂上点肉丁,那个香啊!当时,学校条件很差,没有凳子坐,坐在地上上课。冬天冷啊,他和小伙伴们一样,一年四季就一套衣服,冷得受不了,老师就让大家在课间休息的时候绕着操场跑圈,五个人一组挤热乎,老师也是想尽了办法。四年级以下的孩子不上早课,他就和小伙伴们去“烤太阳”。什么叫“烤太阳”?就是往旗杆上爬,往大树上爬,越高的地方,太阳光越多,就越温暖……

卢健完全可以想象那个情景:一群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孩子,争先恐后地往树上爬,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早一点迎接那缕温暖的阳光。也是从那一刻起,卢健开始理解面前这个小伙子执意要回凉山的初衷。

尤初回凉山的时候,分别向西昌学院和党校投过简历。中共凉山州委党校校长卢健一眼就看中了这个小伙子,先是约了成都见面,然后,又把面试的时间从彝族新年之后提前到彝族新年之前,面试之时,出的题目是“互联网+”,讲得非常好,面试之后立即就签下了合同:讲师,在党校的经济学教研室任副主任。

学校派到贫困村的第一书记任期届满,一位副校长找到尤初,问他愿意不愿意接棒。尤初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他是5月1日结的婚,5月17日就打起背包去了村里。回来汇报工作,说了一句话,让卢健深感欣慰:“当了第一书记,才知道哪些课题是空对空,哪些课题是接地气。”

卢健让尤初坐下,开口道:“现在有一个很紧急的任务要交给你。州委决定要搞一个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州委陈忠义副书记召集我们开了个会,从州里到县市,到乡镇村组,都有许多工作要做。培训需要一个基本教材,州委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们党校。我想让你负责,组织一个工作小组,你当组长,尽快把教材拿出来。”

尤初问:“尽快是多快呢?”

“一个月之内吧!怎么样?”

“好!”

“我理解州委领导的意思,咱们编的这个教材关键是要接地气,简单易懂,不求高深,一定要符合咱们大凉山彝族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体的实际。你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又在贫困村当过第一书记,你应该知道得很清楚,贫困户之所以贫困,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文化,对现代文明接触甚少。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补齐这个短板!明白不?”

“明白了。”

“那好,抓紧时间吧,有什么困难,随时可以来找我!”

“好!”

尤初回到办公室,想了想,找来9个年轻教师,成立了一个教材编写小组。经过对州委领导指示的学习理解,又经过一番热烈讨论,他们确定了三个原则:第一,不能搞闭门造车,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他们分头到州扶贫移民局、广播电视台、西昌学院和法院、公安等部门拜访,听取意见,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和素材。第二,就是要贴近贫困户的实际需求。要时刻想到,培训对象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文化基础薄弱,思维方式简单,理解能力有限。教材要尽可能地有故事性、趣味性,实现汉彝双语教学、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以及现场教学。第三,教学内容主线要清晰,但是,具体课程设置可以由各县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减取舍。

接着就是分配任务。首先要尽可能多地找农民培训教材,网上买也好,找也好,越多越好。同时,到州委组织部、宣传部、农业、公安、法院、民政、卫计、教育和州语言委员会,收集有关材料。在这个基础上,尤初理出了一个教材框架,9个章节:

第一章?学说学用普通话

第二章?懂得彝文字

第三章?掌握算术法

第四章?普及法律知识

第五章?尊重现代科学?增强维权意识

第六章?形成好风气?远离封建迷信

第七章?远离毒品和艾滋病

第八章?奋进求发展

第九章?铭记党恩情

围绕这9个章节,尤初和伙伴们分工撰写,很快就拿出了一个初稿,开始征求意见。到2017年7月,先后更新了7个版本,最终定稿。与此同时,州委组织部从11个贫困县加上冕宁县,总共抽调了240名骨干师资,在州委党校进行培训,由编写组讲解课程设置理念和主要内容,提出教学建设,同时开展讨论活动。

年底,尤初参加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效果评估,先后到了宁南县、金阳县、昭觉县和美姑县。对州里这个做法,他心里暗暗点赞。他知道,基层做工作,有好多是虎头蛇尾,开始搞得热热闹闹,到后来却变得无声无息。只有采取这种有部署、有检查、有评估的做法,才能杜绝那种劳民伤财的现象。

跑了几个县下来,尤初心里非常高兴。这种准军事化的集中封闭式培训,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些学员。首先是军训,让所有人都体验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早上起来要整理内务卫生,然后要出操,集合、报数、稍息、立正、齐步走,这些简单的动作,改变了他们自由散漫的习惯,培养起遵守组织纪律的意识。其次是健康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统一发放崭新的床上用品、作训服装,要时刻保持清洁;下发洗漱用具,督促学员养成刷牙、洗脸、洗脚的个人卫生习惯;安排学员及时清扫操场、教室、寝室等公共区域,让学员养成维护公共生活环境的意识。特别让人高兴的是,他们开始树立自立自强的思想观念,也懂得怎样去实现自立自强。通过课堂教学,学习语言、算术、法律、科学、预防毒品艾滋病知识,通过在农业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产业园、“四好村”、红色教育基地等的现场教学,通过开展各具特色的实用技能培训,使得学员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的生存发展技能。开展农村建房技能培训,可以直接参加“彝家新寨”“易地搬迁”建设;开展核桃嫁接等种养殖业技能培训,回家就能种植核桃花椒等经济作物;开展厨艺培训,则让大家看到了饮食不科学的弊端……这一切,等于是悄悄地打开了一扇窗子,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们成为“有文化、懂科技、懂政策、懂法律、会经营”现代农民的基础。而党史教育,党在新时期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和政策,则让大家看到了党的初心,党对大凉山数百万彝族群众的关怀。

尤初坐在课堂里,听过一节课:学说普通话。

老师请了一个学员上台,让学员当病人,自己当医生。

学员:您好,请问医生在吗?

老师:请进。您要看病吗?

学员:医生,我昨晚开始肚子痛、呕吐,一天没吃饭了。

老师:请坐下,我先检查一下。您以前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吗?

学员:以前有过,只是没这么严重。

老师:您昨天吃了什么?

学员:昨晚上,我回家晚,吃了前几天剩下的煮洋芋。

老师:洋芋加热了吗?

学员:没有。吃的冷洋芋,喝了一碗凉水。

老师:哦,我明白了。食物放久了会滋生细菌,细菌对人体有害,以后不要吃放了太久的食物。如果要吃,先要加热,加热能够杀死细菌。另外,水要烧开了喝,喝生水对身体不好。

学员:医生,我知道了。不吃放久了的食物,水要烧开了再喝。

老师:今天我给您开一点药,您拿回去按时服用,过两天就好了。

学员:好的,谢谢医生。需要多少钱?

老师:您带了医保卡吗?有了医保卡,药费很便宜的。

学员:这是我的医保卡。

……

课堂上笑声不断,老师和学员在台上讲,下面不断有人迫不及待地帮腔,学员们非常投入,教学效果非常好。

尤初也忍不住笑了。其实,这种“场景教学”并不新鲜,他在中学、大学里学英语,老师经常采取这种做法,效果很好。这次编写教材的时候,他就把这种方法用上了。像到医院看病、到火车站买火车票、到餐馆用餐、到银行取钱,都变成了场景对话。学员们学起来兴趣盎然,既学了普通话,也学到了生活常识。在实际生活中,尤初见过彝族老乡因为不会汉语,得病了不去看病、不敢自己买火车票、不会讲价买东西,因此经常吃亏的现象。

尤初和评估组下县的时候天气已经十分寒冷。教室里气氛热烈,不觉得冷。走出教室,迎面扑来的寒风才让他意识到已经是隆冬季节。学校教学楼前的旗杆,学校周边耸立的大树,这一切,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他又想起了当年“烤太阳”的情景。

第二年,也就是2018年11月,尤初以四川省社科院凉山分院驻昭觉县博洛乡金曲地莫村第一书记的身份,与四川社科院的老师们一起,撰写了一份《关于构建与精准扶贫相衔接的长效机制的建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将此呈送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看到了这份建议,当即批示:请降初同志阅。

降初同志时任四川省人民政府扶贫局局长。把这份建议批给他,其用意不言而喻。

尤初感到十分欣慰,他和老师们的辛苦没有白费。他只希望,能让那些乡亲早一点、多一点烤到太阳,为此,他愿意在自己的岗位上竭尽全力。

3、“拉长!”

包谷山村,一听这地名就晓得,这是个穷山村。事实也是,村子的海拔在2200多米,不通公路,要爬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唯一的运输工具就是村里人养的马。山上土地贫瘠,干旱缺水,只能种点苞谷、洋芋。沙马纠土家在包谷山村算是比较好的,因为老父亲有想法,种了一大片地,每年苞谷土豆能挣上万元钱;还养了40多只羊、5头牛,一心想盖个新房子。不料,可能是太操劳了吧,父亲得了一场重病,他们把羊子卖了,牛卖了,也没把父亲治好,家里变得一贫如洗。好在他们家作为贫困户,参加了“彝家新寨”建设项目,政府补助了一笔钱,沙马纠土又向亲朋好友借了4万多元,算是把新房子修起来了。可是,借的钱怎么还呢?沙马纠土愁死了。这一年是2017年,沙马纠土是1991年出生的,已经26岁了,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之主,这个一家之主肩上的担子可不轻,上有老母亲,下有两个孩子,大的6岁,小的才3岁,加上老婆,都要靠他养活。沙马纠土很是绝望。

时间到了2018年夏天,学校放暑假的时候。包谷山村所属的天地坝镇利用暑假学校不上课、校舍空闲的空当,办了一期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培训班。

村委会主任找到沙马纠土,叫他参加。

沙马纠土说:“我倒是想参加哦,可是,一大家人锅儿吊起,等饭吃哩!我哪里有钱交培训费啊!”

村主任笑眯眯地说:“你看,你就不知道了吧,这次培训,专门针对你这样的贫困户,不仅不收一分钱,还包吃包住,发衣服被褥,还要发钱呢!”

沙马纠土不相信。

村主任说:“我还能骗你吗?就在咱们包谷山村的完小开班,你去了就知道啦。”

沙马纠土半信半疑地去了,一报到,就发了一大堆东西,一套迷彩服、一套被褥、一个脸盆,脸盆里面装着毛巾、牙刷、牙膏、肥皂……每天真的有30元钱的补助。这对沙马纠土来讲,还不是最主要的。他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那时候,看着人家出去读初中、高中,心里那个馋啊,现在有了这个学习机会,他格外珍惜,学得特别认真,收获也特别多。

培训快结束的时候,村主任又来找他:“对大凉山进行对口援助的广东佛山的大企业到咱们金阳来招工了,贫困户优先录取哦。你去不去?保底工资3500元以上。”

沙马纠土大声回答:“去,怎么不去呢?”

他刚参加了培训,眼界大开,憋了一身的劲,正想找个地方试一试自己的斤两,该是个什么地方呢?他还没想好,有一点是肯定了的,反正不会是在那一大片苞谷地上。他很清楚,种苞谷、种土豆,一年累死累活,挣不到1万元钱,怎么养家糊口呢?怎么还债呢?

沙马纠土说:“主任哎,你真是我的福星哦!”

村主任说:“这是党的政策好!”

第二天,沙马纠土和许多伙伴一起,来到金阳县城最大,也是最繁华的金索玛广场,广东佛山市顺德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织新宝电器、容声塑胶、联塑集团、帝博世、东亚电器、康宝电器6家企业,带上630多个“量身定做”的岗位,在这里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沙马纠土大起胆子,走到企业摊位前,仔细询问了解岗位工作内容、薪资待遇等基本信息。最终,他选中新宝集团。它从小作坊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型小家电企业,为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客户量身定制产品,每年生产1亿个小家电,年营业收入70亿元。2016年,与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等20家著名企业一起,被评为“佛山·脊梁企业”。

沙马纠土回到家,跟妻子商量了半宿,决定两口子一起去打工。老母亲很支持,让他们放心地去,娃娃由她带。

9月2日,沙马纠土和金阳县184个小伙伴一起,分别坐上6台大巴车。大巴车跑了两天两夜,跨过云南、贵州、广西三省,赶了1500多公里路,终于来到珠三角制造业重镇广东省佛山市。

佛山最早的名字叫季华乡。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法师达毗耶舍带了两尊铜像来此。200多年后,人们在佛像埋藏地发现了急需的泉水,让这佛像顿时带上了神秘色彩,当地人于是将此地命名为“佛山”。如今的佛山闻名于世,则是因为它拥有以美的、格兰仕、科龙为代表的家电产业,有碧桂园为代表的地产行业,有顺丰为代表的物流行业,有庞大的家具产业链和卫浴陶瓷产业链,每天无数的货车进出这个城市联通全国的城市,而且居然全是民间资本民营企业的力量。如今,全世界有25%的电饭煲、33%的抽油烟机、43%的热水器、48%的微波炉生产于此。可以说,佛山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业的缩影,佛山经验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路标。一个既不是省会也不是特区,既不沿边也不沿海的普通地级市,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成绩,不能不说它“很中国”“很市场”“很创新”“很开放”“很包容”。

沙马纠土和乡亲们能够来到这样一个城市,确实是他们的幸运。沙马纠土两口子如愿以偿,在位于顺德区的新宝集团当上了工人。工厂预发了工资,他和妻子租了一个小套房,一个月250元。他俩一个月的工资最少也有7000多元,这点租金算不了什么!

从海拔2000多米的大凉山到接近海平面的佛山,从在山坡地的庄稼地到现代化生产的流水线,要说没有一点忐忑不安,那也不是实话。可是,沙马纠土适应得很快。上街,工厂门口的大马路上车水马龙,看得人心慌,沙马纠土想起老师说的,过马路一定要走人行横道,一定要看红绿灯;在厂子里也好,外出买东西也好,一定要喊人,而且一定要带上一个“请”字;车间里、宿舍里,家用电器特别多,好多是从来没见过的,他想起老师说过的用电安全第一,一定要把每个按钮的作用都弄得一清二楚了,才去动开关。

拉长杨泽雄个贵州人,到新宝干了七八年了,一眼就瞅中了沙马纠土,把他挑出来当物料员,负责给流水线上各个工位送零配件。与流水线上的工位相比,这个工作显然要重要得多,你得有眼力啊,工位上的零配件堆得太多,影响操作;太少,则影响进度,要掌握好火候。沙马纠土非常负责,每天上班提前到,提前备料,早早地就推着手动叉车,把30多种零配件送到了工位上;然后,仔细观察,哪个工位上的零配件快要用完了,马上赶到仓库去领料,及时送到,一天下来,最少也得跑十四五趟仓库。流水线上的工人很满意,拉长杨泽雄就更不用说了,鼓励他参加工厂“梦之场”竞赛。“梦之场”,是新宝集团专门为普通员工打造的一个晋升平台。如果有员工认为自己可能胜任哪个工作,就可以申请到“梦之场”平台去,接受考核,接受质询,通过之后,就可以晋升到你希望的岗位上去。

沙马纠土有点儿担心:“我能行吗?”

“嗨!男子汉怎么能说不行的话呢!冲!冲一下嘛!”

沙马纠土一听,说:“好!”

一冲,还真的冲了上去,他当上了副拉长!

这里要普及一下拉长的知识。拉长的“拉”是英文里line的音译,在工厂里是“生产线”的意思,拉长就是负责生产线动作的管理人员。拉长的工作职责是检查生产工具、生产设备与人员配合程度,保证生产当日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沙马纠土能冲到这个位置上,小伙伴们都羡慕极了。沙马纠土自然也高兴,也感到了更多的、沉甸甸的责任。

拉长杨泽雄说:“沙马,这可不是你的终点哦,继续努力,我看好你!”

沙马纠土重重地点点头。

己亥年也就是农历猪年春节,汉族兄弟回家过年,沙马纠土和伙伴们坚守岗位。厂里专门为这批彝族兄弟加餐,举行联欢,还搞了一个抽奖活动。沙马纠土很幸运,抽到了一个烤肉架;他的妻子运气也不错,抽到了一个热水壶。

同样瞄上“拉长”这个位置的,还有一个沙马纠土的彝族兄弟,同样来自金阳,同样是贫困户,同样也参加了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工程,他叫阿苦空日,来自金阳县南瓦乡书波村。

阿苦空日来到新宝集团后,被分到一条专门生产蒸汽地拖的流水线上。这条流水线有30多个工位,他的第一个工位是连接电源线。他上手很快,动作十分敏捷。拉长钟林峰是个广西人,在新宝集团也干了七八年,眼睛很毒,一眼就看上了他,把他调到另一个工位,用电钻钻孔,然后往上铆螺丝,这项工作量很大,30多个工位里,有10个工位都是干这个的。阿苦空日眼疾手快,很快熟悉了工作流程,拉长就委派他担任了小组长。阿苦空日还不满足,有空的时候,还琢磨别的工位。拉长钟林峰一看,乐了,这年头,像阿苦空日这样爱跨界琢磨事儿的人还真不多呢!好嘛,你想干,我就为你创造条件!哪里缺人,哪道工序容易卡壳,他就把阿苦空日派上去顶。阿苦空日不负所托,不论在哪个工位上都干得很出色。很快,阿苦空日就穿上了那件臂章上印有“技工”二字标牌的工作服了,这可是他眼馋了很久很久的。

不要小看这个“技工”标牌!当上技工,就证明你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得到了官方认可,就可以当师傅、带徒弟啦!要知道,带一个徒弟,每月可以增加50元津贴,一个优秀技工最多可以带8个徒弟,算算嘛,这是多少钱哦!

从2018年9月上班,到2019年5月,9个月时间,阿苦空日往家里寄了7万元钱,家里欠了8万元债,还差1万元就全部还完了。

说起这个,阿苦空日很自豪。只是说到孩子的时候,嗓音变得低沉沙哑:“唉,做梦都在想娃娃,现在是老阿古在为我带娃娃呢!”

军队有个说法: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不想当拉长的工人,不是好工人呢?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梦,最终能不能实现呢?起作用的因素太多了。新宝集团的领导层设立“梦之场”平台,起码为许许多多年轻人实现梦想提供了一个台阶吧!沿着台阶往上走,一定会有人实现梦想的,我们坚信不疑!

我们在佛山期间正逢雨季,小雨接连不断,佛山的树看上去格外翠绿,花也格外鲜艳。佛山企业家们的抱负、追求与成就,佛山人的尚武精神、工匠精神以及博爱精神,正像润物无声的小雨一样,滋润着来到佛山的每一个人,包括大凉山来的彝族兄弟姐妹,这一切,最终会给这些外来者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真的无比期待!

4、“佛凉模式”

也是在盐源采访时碰到的事儿。一大早,我们正准备下乡,车子刚走到县委县政府大门口,县长把我们喊住了:“来得早不如赶得巧,正好我们县里有一批兄弟要去佛山,你们看看吧!”

县政府办公大楼的广场上,停了两辆崭新的大巴,牌照却是粤E开头,县长告诉我们,这是广东佛山的车牌。这两辆大巴是专程从佛山开过来迎接盐源去打工的彝族兄弟的。县长非常诚恳地说:“你们得好好把佛山写一笔,为了帮助大凉山的彝族兄弟摆脱贫困,他们可是想尽了办法。”

我们说话的时候,陆续有人急匆匆地赶来,背着行囊,拖着行李箱。县农委的同志介绍说,这批彝族兄弟有70多人,其中还有六七对夫妻,都是到佛山打工的。每辆车上都有县农委的人,一直要把他们护送到目的地。

佛山和凉山签有协议:佛山在凉山每招一个工人,都要给村集体1500元资金。每个民工上车前,发500元生活费,下车再发500元。到了目的地,每个人还能得到价值五六百元的大礼包,其中有凉席、枕头、床单被褥、水桶脸盆、洗漱用品、晾衣架等等,当然还有南方必不可少的蚊帐。

像我们在上一个章节里说到的沙马纠土和阿苦空日他们,都切切实实地享受到了这份优待。沙马纠土记得,到佛山的时候是凌晨,天都没亮,佛山的同志一直在新宝电器大门口的广场上等着。下车后,因为不是早餐时间,就给每个人发了牛奶面包,分发了生活大礼包,还有充了钱的饭卡,然后安排去休息。

宿舍6个人一间,有空调,有网络,有洗澡间,还有洗衣机。夫妻一起来的,有夫妻房就安排夫妻房,不能安排、在外租房的,给予补助。

他们去的新宝电器公司的这个分厂,有18条生产线,厂里组织大家参观,可以选择任意一条生产线,可以一个人去,也可以和几个亲朋好友一起去;如果能在一个厂子里干满3个月至6个月,每人还可以拿到一笔1000元的稳岗奖励。此外,食堂还专门针对彝族同胞的口味开发菜品,每顿都有一个肉比较多、比较辣的菜;每周都要组织参观一个风景点,像李小龙乐园、清晖园、顺风山公园,或者组织大家唱卡拉OK,或者看电影……

沙马纠土他们感受到的是企业给予的关怀、关心与温暖,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佛山市委市政府做的大量工作。

2018年6月2日,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来到大凉山,与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深入协商交流。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市长朱伟多次到凉山。佛山与凉山签署了《广东佛山市—四川凉山州全面深化扶贫协作协议》,佛山制订了年度计划,分成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携手奔小康五个方面的专项计划。2018年3月,凉山州出台了第一份由政府主导、鼓励劳务输出的政策文件《凉山州关于深入推进我州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指导意见》,佛山立即呼应,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接收凉山籍务工人员工作的通知》,并且拿出1200万元专项财政资金对凉山贫困劳动力到佛山就业实行岗前培训、稳岗补贴和交通补贴。投入150万元购置7台数控车床,配置在凉山州德昌县职业高级中学,用于凉山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同时提升数控专业青年教师教学实操能力。为了调动大凉山彝族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佛山进一步加码优惠政策:给予到佛山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每个月1000元、满12个月给予12000元的稳岗就业补助,并且按一人1500元的标准对成功动员到佛山务工的村集体给予补助。正是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仅在2018年下半年,凉山州就有7300多人到佛山打工就业。

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李明国副局长,是空军飞行员出身,从飞行师副师长位置上转业的。说及脱贫攻坚这项工作,他很有感触:“大凉山贫困群众之所以贫困,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囿于各种原因,被困在大山里,没有走出来;对走出来心存恐惧或者说心存疑虑。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打消他们的疑虑,搀也要把他们搀出来。这就要掌握他们的心理,做好精准宣传;乡镇村组,做好精准发动;我们这方政府呢,做好精准对接;最后是我们的用工企业,岗位要做到准确配置,服务要做到精准贴心。”

他告诉我们,他们正在开发一个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专门有一个针对大凉山的子系统,做成手机App样式,对整个凉山州开放。大凉山的人,不管在哪里,点开这个App,就可以看到整个佛山的用工信息,包括工作岗位,包括各种工资福利待遇,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工作岗位,可以在岗上报名,并且进行双向选择……

此外,佛山各个区还向凉山州的11个贫困县派去一批年富力强的同志,有领导职务的,到对口的县担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卫生、医疗部门的同志,则对口到贫困县的医院、学校。

2019年5月,《中国劳动保障报》以“我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了”为题,在重要位置并以大篇幅报道——佛山市、凉山州深化劳务协作助力精准脱贫,充分肯定了“佛凉模式”。

佛山的同志们拿出这么多钱,做了这么多工作,而且想得这么细致入微,给凉山的同志带来了压力。凉山人都知道,彝族是个迁徙的农耕民族,劳作方式简单粗放,这块地种两年,没有肥力了,换一个地方重新种。这种习惯带到工厂来,造成工人的流动性特别大,稍不如意,一拍屁股就走了,给用工单位造成很大的困惑。要说最了解彝族兄弟姐妹的还是大凉山人。凉山州出台了一项政策:按照输出的劳务人员数量,50个人以上就要配备一名稳岗人员,这个稳岗人员主要从乡镇人民政府中选派,任务很明确,就是三句话:出得来,稳得住,干得好!

张解放,彝族名字叫阿支解放的,就是这支稳岗队伍中的一员。

张解放刚满40岁,职中毕业,当了5年兵,复员回来在雷波县千万贯乡综合服务中心上班,也是个多面手,乡里搞培训,提升农民,他当教官;警风警纪监察,他是监督员;民事法院开庭,他还是陪审员。雷波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劳务输出的大县,稳岗任务很重。组织上就把张解放派来,担任雷波县驻佛山顺德区稳岗工作组组长。

当时,张解放家里负担很重:老父亲81岁,老母亲77岁,身体很不好,彝族习惯,父母要跟小儿子,张解放就是小儿子。张解放的妻子在城关二小当班主任,教六年级,这可是毕业班,压力大,工作忙,关键是妻子还好强,是凉山州的劳动模范,比在乡里工作的张解放还要忙。还有一个具体问题,就是孩子,他俩生了对双胞胎,还是男孩子,刚3岁,那个调皮啊,时时刻刻离不开人。张解放在乡里上班,离县城不远,每天可以回家管,让年迈的父母休息一下,他一出远门,咋个办呢?

不过,张解放还是军人作风,接到命令,什么也没说,就到了佛山,和美姑县的一个稳岗人员住在一间员工宿舍里。这时,雷波到佛山打工的已经有700多人了,分布在10多个厂子里。张解放首先去摸情况,一个厂子一个厂子地跑。这700多个家乡人,绝大多数是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到工厂上班,生活、工作、气候、饮食,各种不习惯,见到张解放,就像见到了娘家人,有道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啊!

张解放非常理解他们的感受,当初他刚当兵那会儿也一样啊,人民军队做思想工作是很有一套的。张解放发挥他的优势,轻声轻语地和乡亲们摆谈,先听他们说,说完了,再一一排解。同时把乡亲们最担心、最牵挂的事儿,一一记在本子上,然后,记下联系方式,也把自己的手机号留下,再三叮嘱:“有什么事情,随时随地给我打电话!”

听完了老乡们的倾诉,张解放主要做两件事:一是跟工厂沟通,把乡亲的诉求和意见反映上去;二是跟那些老乡的乡镇村组干部联系,把他们担心的事告诉村组干部。

有一个30多岁的女员工,有3个孩子,丈夫因病意外去世几年了,孩子全靠老人在带,她实在放心不下,就想辞职回家。

张解放说:“你出来,就是想打工挣钱,改变家里的贫困面貌,同时也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好一点的生活环境。你现在要是回去了,靠种几亩苞谷洋芋,孩子还不是得跟着你受穷吗?这样,你先在这里安心上班。我跟你们村子里的干部联系一下,请他们经常去你们家看看,有什么困难,尽量帮助解决一下,好不好?实在不行,你要回去,我送你上车!”

张解放果真找到了这个村党支部书记的电话,打了过去,两人好好沟通了一下。

没过几天,正好是六一儿童节。这个村支书很有心,买了一大包糖,到这个员工家去看孩子,还给每个孩子发了100元钱。

这个员工得到消息,专门跑来见张解放,一见面,没说话,就呜呜地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说谢谢!

一天深夜,有人敲门。张解放一看,来人面熟,却叫不出名字。那人说:“解放啊,我叫吉帕伍牛,是昭觉的,你不认识我。我现在肚子疼得不行,怕是阑尾炎犯了,你能不能帮个忙啊?”

张解放一看,吉帕伍牛已经脸色煞白,直不起腰来了,赶紧把他背在背上就往外走。走出厂门,拦下辆出租车,赶到了3公里外的成春医院。他又跑着挂急诊,直到把他送到医生面前。结果还好,是急性肠胃炎,医生开了药,输上液,张解放忙到凌晨3点多钟才回来。

时间一长,厂子里的人,特别是那些人事经理都知道雷波有个张解放,有什么事都要先找他,让他跟彝族群众沟通;乡亲们就更别说了,见到他就亲热得很,一定拉他一块儿坐坐,喝两瓶啤酒。张解放说:“坐坐可以,酒就别喝了,耽误事!火把节的时候咱们好好喝!”

6月间,我们在佛山见到了张解放,这是个十分敦实的汉子,请他谈情况的时候,他似乎不在状态,他拿起瓶装矿泉水,狠狠地喝了两口,这才好了一些。

谈完之后,我们说:“解放,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要注意休息哦!”

张解放眼眶一下子就红了:“不是,不是,我没事。是我的老母亲病危,送进医院,正在抢救。”

“那你赶紧赶回去吧!”

“是的,我请了假,今晚赶回去。朋友开车已经到成都双流机场,等我到了,就往回赶。对不起啊,今天确实状态不好。”

第二天上午,我们跟他联系,他已经在雷波县医院里了,好在吉人天相,他的老母亲抢救过来了。他告诉我们,等母亲的病情稳定一些,他就会回来,有什么事可以再找他。

我们让他安心照顾母亲。

他说:“是的,我肯定要尽心的。可是,佛山那边毕竟还有六七百个乡亲,每个人也有父亲母亲,自己也有孩子啊!”

他的话让我们肃然起敬。

5、大巴山来的彝族阿姐

大巴山与大凉山一样,也是国家此轮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不过,我们曾经在大巴山待过不少日子,却没有听说大巴山有土生土长的彝族。因此,当我们听说广东东莞有一个大巴山来的彝族阿姐,我们很感兴趣。离开佛山之后,我们专程来到东莞,寻找这个大巴山来的彝族阿姐。

这个彝族阿姐叫陈得琼,巴中平昌人,地地道道的大巴山姑娘。怎么会被称为“彝族阿姐”呢?原来,她的企业里,用得最多的是大凉山的彝族同胞:手机生产流水线上,清一色的彝族小伙子、彝族姑娘;她创办的劳务公司,也是东莞引进大凉山彝族同胞数量最多的劳务公司。

陈得琼早在1995年就从巴中老家到东莞来打拼了,先是在一家台湾企业做管理。她在工作中发现一个问题:企业用工量很大,却为招不到合适的人发愁;到东莞来打工的人很多,却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发愁。两者中间缺的是什么呢?一个桥梁啊!能不能搞一个培训机构,为企业培养需要的人呢?她从中发现了商机,辞了职,开始专门做职业培训,为企业进行订单式培训。这种培训顺应了用工方和打工方的需求。2008年,东莞制造业呈井喷状,用工量骤增,她们培训的员工供不应求。

一次,陈得琼接到单子,一家美资企业急需一批工人。她手头上没有,就到劳务市场去找。转着转着,她看见了几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皮肤比较黑,穿得却干干净净,眼神也很亮。她感觉挺不错的,就问:“你们是哪儿人?”

他们回答:“是四川大凉山来的。”

“彝族吗?”

“是的。”

“愿意到工厂去上班吗?”

“愿意啊。”

“好嘛,我看看你们的身份证。”

看了身份证,陈得琼放心了,就说:“有这么个美资企业要招人,待遇很好。我觉得你们挺合适的。明天,你们到我们公司来,培训培训,就可以上班了。”

几个小伙子答应了。

问题解决了,陈得琼挺高兴。

不料,第二天,来找她的完全是另外一拨人,足有十七八个,流里流气的不说,还拎着啤酒瓶子,嘴里叼着香烟,敞胸露怀,身上尽是文身,还拿不出身份证。

陈得琼蒙了,这样的人哪个企业敢招啊!

让她没想到的是,这群人赖着不走了,把她们公司办公室弄得乌烟瘴气。陈得琼气得摔门就走。她更没想到,这些人跑到了那家要招人的美资企业门口,歪着躺着,把人家的大门给堵了,开口就要补偿,因为他们是坐飞机从大凉山赶过来的,交通费、误工费、补偿金,一个人至少5000元,不给就不走。

一折腾就是三四天,陈得琼焦头烂额,找了好多关系,最后,每个人给了500元,算是花钱免灾,把这帮人给打发了。

陈得琼气不过,思来想去,当晚就给凉山州人民政府的州长信箱写了一封信,述说了她的遭遇,质问凉山地方政府,为什么让这样的人出来祸害市场!

说句实在话,这也是陈得琼气愤之下的无奈之举,没指望得到回信。人家一个凉山州的州长,一天有多少事要忙啊!

这是2013年底发生的事情。

第二年4月,陈得琼意外地收到凉山州人民政府的一封回信。

这封信的全文是这样的:

尊敬的陈得琼女士:

《凉山同胞就业问题》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凉山劳务开发和农民工以及彝族同胞就业的关心、关注,现就相关问题回复如下:

近年来凉山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工作,把加大劳务开发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大力实施劳务开发“双百”工程,强化“减少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民、发展农村”的观念,着力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动、市场动作、政策引导、流动有序、管理规范、服务完善”的劳务经济发展新机制,推动劳务跨越发展。

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区域发展差距和城乡二元结构相当突出。近年来,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扶持我州推进跨越发展,全州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民生显著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但受历史和客观原因影响,农民受教育程度不一,致使外出务工农民素质参差不齐,我州劳务开发起步晚,输出中介机构培育滞后,全州有序输出亟待提高,为此州委、州政府自2010年以来,狠抓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狠抓技能培训,提升务工农民素质;二是坚持狠抓“劳务”品牌培育、畅通输出渠道,着力提高有序输出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强劳务经纪人管理,努力规范劳务经纪人行为;四是坚持狠抓维权救助、强化服务,着力保障务工农民工合法权益。最后我们真诚希望务工地、企业、劳务中介机构以及关心支持凉山劳务开发的朋友们加强与我州劳务开发部门联系,共同做好凉山农民工工作。

凉山州劳务办

2014年4月10日

这时的陈得琼都忘记这件事了,收到这封信,算是一个意外的安慰!她没想到,几天后,凉山州驻广东办事处的同志专门从广州赶来了。他们告诉陈得琼,州长看到她的信,非常重视,要求他们一定要见到陈得琼,当面表示感谢,并且听取她的意见和建议。

陈得琼有点儿感动。凉山州的领导是真心想做好这项工作。她谈了谈她的想法:还是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这样,有利于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凉山州的同志表示,会把她的意见向州长汇报,同时,也真诚地欢迎她到凉山走一走,看一看,相信一定有合作的机会。

陈得琼动心了,决定到凉山去看一看。凉山很大,有11个国家级贫困县,跑遍是不可能的。陈得琼记得,第一次见到的那几个彝族小伙子是越西的,她就选择了越西县。当时,凉山州首府西昌虽然有机场,却没有开通直接飞广州的航班,她得先飞到成都,然后,再坐绿皮车,在成昆铁路的普雄站下,算是到了越西。

一下车,陈得琼很震惊:满街都是小娃娃在跑,脸上脏兮兮的,一看就是没有洗脸;穿的也很破,油腻发亮,肯定是好多天没有换过的。陈得琼一下子想起了老家大巴山,早些年,大巴山里的孩子也是这样子的,唯一不同的是孩子的数量没有这里多,大巴山计划生育工作抓得还是很紧的,不像彝族地区,超生现象普遍,一家生上四五个孩子是常事。

不过,相对全国老龄化日益严重,凉山的人口红利还将持续一些日子呢!这些孩子一批批长大,就是未来凉山的顶梁柱啊,出去打工,既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又可以带动许许多多家庭摆脱贫困。陈得琼觉得,自己这趟凉山之行是来对了。

她决定,就在普雄镇设立一个招聘点,开始招聘外出务工人员。凉山州和越西县劳务办公室非常支持,要求各乡镇村组大力配合。彝族新年是每年11月,当时正好是彝族新年过后,是彝族群众成群结队外出打工的传统时节。彝族群众看到家门口就能报名,几天时间就来了上千人,到年底,报名的人数突破了两千人。这是陈得琼没有想到的。她调集了人员,一边组织报名、填表、面试;一边租了场地,请了讲师,对录取的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东莞那边则联系一批用工企业。这边人员培训完,背着包出发,到东莞后直接分进工厂,不用再等分配,也不用再等着被挑选。车票钱、途中生活费,都由陈得琼她们公司垫支,每个抵达东莞的务工人员,还都能得到一个500元左右的礼包,其中有水桶、脸盆、被褥蚊帐等等。务工人员满意,用工企业也满意。越西县劳务办公室的同志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的效率,又是吃惊,又是高兴。当然,作为一级政府机构,他们还是有点不放心,一两千人啊,去了之后怎么样啊?会不会上当受骗啊?能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啊?县农劳办的孙主任悄悄地赶到了东莞,做了一番调研,放下心来。纵然也有些许不如意之处,比如,有人抱怨工厂管得太紧,有人嫌广东天气太热、太潮湿,等等。但是,最主要的一点是,这一两千人到了东莞之后,都到企业去上班了。

孙主任报经县政府批准,成立了越西县劳务办劳务开发中心驻广东省东莞市农民工工作服务站,这块牌子就挂在了陈得琼她们公司的大门口。

凉山州召开全州劳务输出经济交流会,邀请陈得琼上台发言,她上台讲了5分钟,与会人员报以热烈掌声。

不久,凉山州农劳办劳务开发中心成立驻广东省东莞市农民工工作服务站,举行授牌仪式,同样也放在了陈得琼所在公司,每年由州政府拨给3万元工作经费。

州劳务办的同志对陈得琼说:“经费有限,请陈总见谅啊!”

“3万元,确实不多。”陈得琼说,“不要见外,凉山州就是一分钱不拨,该做的事情我也会全力去做的。”

“我们相信你!大凉山在东莞的10万名农民工就交给你啦!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们,也可以找东莞市政府。我们两家决不会坐视不管的。”

工作站的成立,给陈得琼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在东莞的彝族群众,把她当作主心骨,发生劳资纠纷了,要找她;有的民工想换工种、换工厂,要找她;就连两口子吵架,兄弟间耍酒疯闹起来、打起来了,也要找她……陈得琼随叫随到。时间一长,在东莞的彝族老乡都知道了:“东莞有一个大巴山来的彝族阿姐。”

我们到东莞见到陈得琼的时候,她略显疲惫。原来,就在前几天,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凉山州喜德县有5个初中生,不想读书,就被不良工头给盯上了,许诺说,到东莞来,可以给他们找到好工作,挣大钱!几个孩子懵懵懂懂,就跑到东莞来了。不料,工厂招工部门的人一看,都是十三四岁的孩子,谁敢收童工啊!不良工头一看,就把他们丢下不管了。这几个孩子流落街头,被一个犯罪集团盯上,抓去关了起来,然后,逼着他们上街偷东西,偷不到就用充电用的数据线、皮带头打。其中一个孩子实在受不了,偷偷跑出来,给陈得琼打了个电话。陈得琼立即向派出所报警,并且安排工作站的尔古尔古跟踪此事。

尔古尔古,26岁,喜德人,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喜德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做过禁毒缉毒工作,小伙子懂彝语,也跟犯罪分子打过交道,比较有经验。经过一番摸排跟踪,他发现了这个犯罪集团藏身的窝点,报告派出所后,和公安特警一起动手,打掉了这个犯罪集团,把这5个孩子安全解救出来。见到陈得琼,几个孩子哇地哭了起来。陈得琼眼眶也红了,伸手把他们搂在怀里。她连忙安排他们吃饭洗澡、换衣服,让尔古尔古联系孩子的家人,把孩子送回喜德。

东莞有32个镇和社区,建成区面积排名全国第六。建成区面积越大,往往意味着城市越发达。东莞的建成区面积为988平方公里,超过了深圳、南京;用电量东莞排名全国第九;城市生活垃圾量同样排名全国第九。人口净流入,东莞排名全国第四。人口是城市的根本和核心竞争力,而人口净流入量反映了一个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外贸出口,东莞排名全国第三。“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显示,东莞排名第三,甚至超过了“千年商都”广州,力压著名的外贸大市苏州。这是东莞的底牌:

全球平均每5个人就有1人身着东莞产的毛衣;

全球每10副眼镜就有1副是在东莞生产;

全球的芭比娃娃近1/3是在东莞生产;

全球48%的耐克鞋产自东莞;

全球平均每6台智能手机就有1台来自东莞;

全球70%的鼠标、键盘、电容器产自东莞;

……

黄埔海关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东莞市外贸进出口额6333.1亿元人民币,占同期全国的4.3%。也就是说,中国每进出口25元货物,有1元来自东莞。东莞全境注册企业一度达到55万个,“世界工厂”之称由此而来。从1978年到2007年,GDP从6.11亿元增长至3151.91亿元,30年增长了近516倍,年均增速达18%。从大湾区的分工看,东莞被定位为国际制造中心。2017年初,东莞立下了一个小目标:2021年要迈进万亿元GDP俱乐部。其时,东莞的GDP为8278亿元,名义增速9.19%,增速排名广东第一。

摆出这组数字,陈得琼当然也觉得自豪,但是,她向我们强调的是另一个重点,也是常常容易被人忽略的:这些闪亮的数字背后,有无数彝族兄弟姐妹的汗水、心血、努力和奉献,他们也是这座世界工厂的一分子,也为中国的强大和崛起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我们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记的。

我们在工作站采访的时候,恰巧碰到陈得琼过生日。晚上,工作站的同志,还有公司的伙伴聚在一起,为她庆祝生日。一个彝族小伙子端着酒杯,来到陈得琼面前,唱了一首名为“姐姐”的歌:

离开妈妈的怀就爬上你的背

有衣我先穿有吃你就退

姐姐

下雨为我衣当伞

风雪你在身后随

啥是痛呀啥是爱

就是半块糖果也要送进我的嘴

人人都说都说慈母爱

姐姐呀姐姐你付出也珍贵

人人都说都说慈母爱

姐姐呀姐姐你只比我大几岁

走过成长的路把冷热全体会

学你宽待人学你尊长辈

姐姐

笑对生活帮助家

再苦再难不掉泪

这份情啊这份爱

走到天边也要印在我心扉

人人都说都说慈母爱

姐姐呀姐姐你在身旁也欣慰

人人都说都说慈母爱

姐姐呀姐姐你只比我大几岁

人人都说都说慈母爱

姐姐呀姐姐你在身旁也欣慰

人人都说都说慈母爱

姐姐呀姐姐你只比我大几岁

姐姐

姐姐

姐姐

……

听到小伙子略带沙哑的歌声,陈得琼禁不住泪流满面,在场的人们也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