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政商动态

绵竹帮扶甘洛,描绘发展新图景

2022年07月08日14:49 |
小字号

2019年底,绵竹助力甘洛撕去贫困的历史标签,迈向更美生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2021年5月,绵竹市第三批援彝干部人才接过乡村振兴“接力捧”,总结经验,乘势而上,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坚持“甘洛所需,绵竹所能”的总基调,通过“组团式”帮扶新模式,推动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就业、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和乡村人才振兴”四项工程,助推甘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伟业。

夯实产业根基  让“造血”功能更强

在斯觉镇石德村牧草种植基地里,栽种不久的皇帝草和制种玉米长势良好,基地里,十余名村民正在浇水、除草、施肥,来自绵竹的技术人员一边认真地进行着技术指导。这个曾经世世代代依靠传统农业种植生产与发展的村落将在“小牧草”这一绿色朝阳产业的带领下实现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景。

青青牧草香,富民产业红。2022年3月,在绵竹帮扶力量的协调下,四川畅美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入驻甘洛县斯觉镇,以建立牧草种植基地、完善生产设施为突破口,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2000亩牧草种植基地和年加工量为6万吨全混合青黄贮饲料加工厂建设,通过建立示范种植、加工销售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模式,完成种植、加工、收储、销售为一体的牧草种植加工产业链,实现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助推牧草产业发展。“今年,我们种植了皇帝草700亩,每亩产量预计能达到10-15吨,将为村民带来每亩不低于4000元的纯收入。”四川畅美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付义福说,公司依托斯觉镇的高海拔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牧草种植,并与斯觉镇签订了基地建设合作协议,随着基地的正式运行,村民将通过村集体经济收益、村民租地收入、务工收入、村集体分配收入等收入获得更多产业振兴收益。

九环地位于甘洛县新茶乡的九环地村,最高海拔2800米,最低海拔2300米,属典型的高山草甸。日出、云海、残阳、雾霭、星空,草地、雪山,一年四季风景秀美,是县域内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康养胜地。但由于甘洛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一直处于“沉睡”状态。

为了帮助甘洛唤醒“沉睡”的资源禀赋,以旅游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让彝区老百姓端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绵竹帮扶队伍通过实地考察,并结合绵竹多年来的旅游发展经验,决定直接投资350万元、整合其他资金2500万元、引入社会资本1500万元实施新茶乡两河村、九环地村农旅融合示范项目。“目前,该项目正有序快速推进,正式投入运行后,将为老百姓增收致富带来新的增长极。”绵竹对口帮扶甘洛前线指挥部指挥长曾锐表示,发展乡村旅游既能唤醒“沉睡”资源,还能创造大批就业岗位,吸纳农民充分就业。相比“输血”式的帮扶而言,乡村旅游不仅能使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还能活跃思路,增强主观能动性,培养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最终变“输血”为“造血”,增强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产业发展筑牢乡村振兴基石。一年以来,绵竹坚持以产业发展促进甘洛持续增收,在巩固提升第一批、第二批对口帮扶形成的产业发展成果,推动清水村高山蔬菜种植基地、眉山村中药材基地、海棠镇生猪养殖做大做强的同时,重点实施了新茶乡人居环境提升和文旅融合产业发展项目,支持甘洛县实施牧草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并探索协同浙江奉化共建甘洛“飞地”工业园区,不断夯实甘洛高质量发展产业根基。

筑牢民生保障  让帮扶路子更稳

日前,甘洛县人民医院接诊了一名因急性感染性喉炎导致喉梗阻的彝族小孩。患儿危在旦夕,命悬一线,绵竹援彝医生张恒立即带领当地儿科医生一起实施抢救,成功将患儿从死亡线上拉回。

如果说这样的“生死时速”是绵竹援彝医生用精湛的医术与死神博弈,那么助力甘洛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凉山州重点专科不仅是绵竹对口帮扶甘洛的重大医疗成果体现,更为彝区群众筑牢生命健康堡垒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甘洛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目前已基本能满足县域内群众的康复治疗要求,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彝区群众的生命安全有了很大保障。”甘洛县人民医院院长莫色俄乙说。

“输血+造血”才能更“活血”。为了筑牢甘洛县的医疗发展的安全保障,一年以来绵竹市深入实施医生、医学专科“双提升工程”,系统选派医疗卫生专业骨干到甘洛驻点开展“传帮带”,通过“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的“活血”方式,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甘洛县,倾力帮助甘洛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重症监护、肿瘤、康复医学、儿科等重点科室,并指导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通过培养一批“带不走、留得住”的当地医疗人才队伍,助推当地医疗技术和临床诊断能力“双提升”。

初夏时节,在甘洛民族中学“绵竹班”的教室里,来自绵竹的援彝教师吴尚全不局限于死板生硬的教科书内容,上课时启发还原、生动演绎,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勇敢大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中得以释放。学生阿木古挖听得认真,意犹未尽。他说,绵竹老师们的启发式授课,特别注重教学反馈,每堂课后让同学提意见,再针对大家反映出来的薄弱知识点,及时进行集体或者个别辅导,自己学习更有兴趣了。

“组团式”教育帮扶,助力教学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绵甘同行”赋予新的内涵。“绵竹班”是绵竹市在帮扶甘洛县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以及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持续推动全域结对工作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的全绵竹师资、全阶段教学的办班模式,开创了省内各区县对口教育帮扶全师资班级的先河。通过绵竹援彝教师一学期的默默耕耘和辛勤付出,甘洛民族中学“绵竹班”实现了超越甘洛中学的优异成绩,起到了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了“携手共进、绵甘同行”的美好愿景。此外,绵竹还先后统筹“周尚富教学研究组”“旭兴名师工作室”“王琴名校长工作坊”等教育教学团队到甘洛开展“同课异构”+“互动教研”,累计举办培训20期,参训教师达1000余人次,有力提升了甘洛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有效激发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力。

点燃人才“引擎” 让乡村振兴“提速”

“参与顶岗锻炼是一次难得的成长经历,不但开阔了眼界、学习了经验,还锤炼了品质。”刚完成3个月顶岗锻炼的甘洛县文广旅局文化文物馆副馆长王瑛和大家分享了她的学习体会。

今年3月,王瑛和其他7名甘洛县的党政干部在绵甘两地组织部门的协调安排下来到绵竹顶岗锻炼,分别挂职在绵竹的部分部门、镇(街道)开展工作。在绵竹顶岗锻炼期间,他们与当地干部一起,参与各项业务工作,通过观摩学习、项目实践等方式,零距离学习绵竹经验。

人才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提升发展软实力的关键。新一轮对口帮扶以来,绵竹市着力协同甘洛县建立完善“顶岗锻炼+交流培训”的人才培养机制,多举措培养专业人才,2021年5月至今,已有8名来自文化旅游、卫生、水利水电、农牧渔业、教育和规划建设系统的年轻干部,到绵竹市相关部门、镇(街道)进行为期3至6个月的顶岗锻炼,为甘洛县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组织200余人次的甘洛县乡镇村干部、基层财务人员、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乡村文化旅游人才到绵竹市汉旺镇、麓堂镇、九龙镇、清平镇等地进行现场考察学习,提升其理解运用政策、找准产业定位的能力。此外,绵竹还先后选派25名援彝干部人才、28名一线教师、7名一线医生入驻甘洛开展常态化帮扶,在绵竹对口帮扶甘洛前线指挥部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通过聚焦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社会民生服务等重点工作,抓细抓好“传帮带”,助力甘洛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跑出“加速度”。

全域结对,激发活力。在新一轮对口帮扶过程中,绵竹已促成58个部门、12个镇街、25所学校、17家医疗机构与甘洛县56个部门、13个乡镇、43所学校、19家医院与甘洛建立新一轮结对关系,形成了全域结对帮扶工作格局。一年来,绵竹市各部门帮助甘洛培育各类人才13884人次,引入各类资金1109.9万元,通过“以购代扶”方式购销甘洛县农副产品1317万元,有效打开了甘洛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有力了促进甘洛种植、养殖产业持续发展,为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激活了“一池春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相隔近四百公里的绵竹市与甘洛县,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结下深厚的‘兄弟’之情。”绵竹市对口帮扶甘洛县前线指挥部指挥长曾锐表示,绵竹市全体帮扶力量将紧盯甘洛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任务,全力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精准帮扶、真抓实干,着力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与甘洛一起共谱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