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四川报告·乡村振兴进行时 | 产业兴旺视点】

桑茶飘香

贾海
2022年07月19日12:50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漫山桑树凝碧流翠,片片桑叶随风摇曳,数万亩绵延不绝的桑树染绿了群山。这是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双桂镇的西河流域桑茶基地产业园。每到茶叶采摘时节,在一片片疏密有致、抽出嫩芽的桑海林里,村民们来回穿梭,娴熟地采摘下一朵朵鲜嫩的桑茶。在每个丰收的季节,茶桑园里香气四溢,香飘十里。

在浓密的桑树下,我见到了四川尚好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露民。眼前的汉子高大,皮肤黝黑,胖胖的,给人稳重憨厚的感觉,一点也不像江南的男子。刘露民递给我一杯早已准备好的公司自产的桑茶水,微笑着对我谈起了他的创业史。

云外香草,天生灵秀。被称为“神仙草”的桑叶生津止渴,被制成桑叶茶,久负盛名。南充市嘉陵区位于四川省盆地东北部,属丘陵地带,平缓带坡,适宜桑树生长。

一次,与友人交谈,刘露民得知,起步于2009年的南充桑叶茶生产,因为品质问题总是拓不开市场。对于从小沐浴在南充蚕桑丝绸文明的刘露民来说,目睹着传统蚕桑发展面临的困境以及南充百万亩桑资源浪费,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刘露民深知,蚕桑产业是将一二三产业紧密融合的产业之一,是南充极具优势的惠农富民的民生产业,建立现代蚕桑产业形态,推动蚕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将在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民生发展和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14年,刘露民收集比对桑品种试验,比对种植剪伐模式效益,比对自然气候条件影响,桑茶与传统茶制作工艺研究;奔走在桑园田间,沉浸于实验室,整夜蹲守在车间里,请教拜访行业专家……不久后,桑叶茶成为南充传统蚕桑产业的新亮点,丰富蚕桑产业内涵,延伸蚕桑产业链条,开创了南充蚕桑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出路。

2015年,刘露民筹集资金近5000万元,在嘉陵区双桂镇流转土地建成标准化茶用桑示范基地,深度开发桑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构建了区域特色优势桑蚕茧丝产业链,培育壮大区域特色优势支柱产业,推动嘉陵桑资源多元开发走在全国前列,同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真正做到用桑涵养山水田园、打造幸福乐园、建设宜居家园。

刘露民利用与科研院所合作的契机,整合各方资源,助力嘉陵区争得“中国桑茶之乡”荣誉称号,建成南充市第一个院士工作站,牵头组建成立南充市创新桑产业技术研究院,助力南充引进了蚕桑界专家人才50多人。

刘露民刻苦钻研桑叶茶加工技术,改进桑叶茶生产工艺流程,经常与车间工人蹲点生产一线,研发的桑叶茶杀青工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并获得2016年四川省政府专利三等奖;同时,带动了上万农户发展桑茶产业。

嘉陵区双桂镇西河流域一带在成为桑园之前,土地撂荒严重,农民收入低。刘露民第一次看到这片土地时就决心改变这里的乡村面貌,帮助农民富起来。他还专门组织成立了脱贫帮扶爱心小组,制定了以保障公司优质桑茶原料收购、加工生产优质桑茶产品等返哺农业的帮扶目标和措施。桑茶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辐射带动嘉陵区双桂镇、龙蟠镇等4个乡镇21个村,园区总面积达5万亩,由龙头公司与合作社、种植大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茶桑园集种植、养殖、旅游、精深加工于一体,年产值达6.5亿元,惠及群众3万余人。

作为一名企业家,除了要有致富思源的觉悟和先富帮后富的初心外,还应该积极参与产业振兴,为乡村发展奉献力量,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刘露民正是以这样的心境,编织着他的“桑”业蓝图,描画着他心中的美丽乡村。

千年绸都南充城,茶桑产业谱新篇。南充蚕桑历史悠久,一片桑叶承载了南充千年蚕桑文化,凝聚了南充桑茶智慧结晶。

近年来,南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桑茶产业发展,着力扶优扶强,全力支持桑茶企业做精做专、发展壮大。

孕育于南充千年蚕桑文化的厚重土壤,借力于绿色健康食品产业蓬勃兴起的东风,刘露民的四川尚好茶业有限公司以“立桑为业、多元开发,三产联动、融合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桑产业生物科技园和桑茶基地产业园为平台载体,不断拓展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与品牌影响力,以龙头之姿引领着南充茶桑产业持续做强做优。

随着饲料桑叶粉杀青工艺的改进,目前基地已全面推行人工饲料智能化养蚕,通过机械化操作,实现自动投料、翻沙、消毒等程序,突破了传统养蚕受桑叶生长、温度、湿度的季节性影响以及劳动力、场地利用率等因素影响,让整个基地真正实现了智能化、工厂化养蚕。

除了桑茶,公司还进行桑资源的多元开发,比如创新研发出彩色的蚕茧,用这种蚕茧织绸可以不用再进行染色;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养殖桑园鸡,种植羊肚菌、鸡枞菌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经“桑”有道 。刘露民已建设起全国最大的桑产品产研基地。

一栋栋标准化厂房、车间拔地而起,一座凝聚着推动嘉陵区实体经济发展动能的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区修建完成。

嘉陵桑产业生物科技园总投资18亿元,占地400亩,建筑总面积15万平方米,由尚好茶业和香雪制药联合规划、建设、运营。项目于2020年开工,2022年全面建成投产。规划建设桑叶茶、桑叶粉加工生产区、桑药品、桑饮品加工生产区、仓储冷链物流区、产品检测中心、科创研发中心、文化展示中心“三区三中心”。

园区建成后,将以“桑”为中心,全力推进“桑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主要生产开发桑食品、桑饮品、桑药品,如桑茶、桑葚膏、桑枝菌、桑提取物保健品等,带动发展10万亩茶桑,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从而成为集茶桑原料种植、生产加工、科技研发、科普体验、产业旅游、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现代生物科技产业园区。

2019年,“向仲怀院士工作站”正式在尚好茶业挂牌。工作站成立后,作为两院唯一一名蚕桑学院士,向仲怀多次深入茶桑基地实地调研,为尚好茶业如何加快桑茶产业发展与推动桑资源多元开发提供了大量真知灼见。院士工作站也充分发挥智力优势、技术优势,在桑领域攻克了一大批关键技术,并推动产研结合,把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应用到尚好茶业全产业链发展中来,真正让“科技之花”结出丰硕的“产业之果”。

2020年,尚好茶业再次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茶叶研究权威陈宗懋携手,双方签署了“桑叶茶加工技术与新产品开发项目”合作协议,在“桑叶茶”标准化加工工艺和设备、“桑叶+花+花草果”产品配方和加工工艺、“桑叶茶加工技术规范”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在强大的科技研发与智力支持下,目前,尚好茶业已经开发了春桑茶、霜桑茶、桑茶粉、药桑、复合型桑茶五大类产品并规模化生产,研发的桑叶面条、桑茶粉小饼干、蛋糕等休闲食品也已投放市场。

除了院士工作站,刘露民通过7家单位联合共建了四川省首个桑产业创新技术研究院。企业与相关科研单位紧锣密鼓推进“替抗实验”,即在动物养殖中通过在饲料里添加桑叶成分从而替代抗生素,使肉制品更加绿色健康。目前,实验已完成,将对未来肉食品市场供应与畜牧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刘露民,曾经是一名公务员。知晓他经历的人无不感到好奇:为什么他会放弃安稳的工作,选择一条艰辛未知的创业之路呢?

刘露民说:“稳定是奢侈品,奋斗才是必需品。”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很少能在办公室找到他,因为大部分时间他都在“路上”,要么奔赴在桑园林间,要么埋首于生产车间或辗转于各个茶山。

“我既是一名普通‘扶贫’事业的参与者、经历者,更是一名受益者、获利者。”在2018年社会力量帮扶个人表彰大会上,刘露民如是说。

除了有致富思源的觉悟和先富帮后富的初心外,刘露民还积极参与精准扶贫、抗疫捐赠,勇挑社会责任。他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带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规模经营效益,完善利益联结纽带,构建产业上下游相互衔接配套的全产业链,带动多主体全要素融合发展。

2020年春节,疫情突发,刘露民表示:尚好茶业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有责任心又有使命感的“尚好人”,不裁员、不降薪。公司复工复产后生产的第一批总价值21万余元春桑茶等尚好产品,就为战“疫”一线的勇士们送上安康祝福。

美丽桑茶梦,踏梦勇前行。尚好正携手科学家、政府、企业,织就产业科技、产业标准、产业品牌、产品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和谐生态体系。

一路走来,刘露民获得的各级各类殊荣不计其数:南充市“社会力量扶贫先进个人”;四川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个人;“工匠杯百万产业”技能大赛二等奖;四川农业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家”;“感动南充2020”十大新闻人物……

他的公司也获得了不少荣誉:2016年,“桑叶茶杀青方法”获得四川省专利三等奖;2020年,国标委将桑茶生产纳入“国家桑生产标准化示范区”;2021年, “桑叶茶精深加工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21年, 公司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2022年,公司荣获质量诚信标杆企业……

夏日,站在尚好桑茶现代农业园,日头光灿灿的,微风清爽爽的,片片桑叶上的露水已经蒸发得无踪无影,一阵阵茶香飘来,飘过碧绿的原野,奔向四处;原野丛生着繁茂的野草,盛开着绚丽的野花,渲染出明媚、和暖的氛围和生机无限的意境。

站在我身旁的刘露民,他的身躯就像一棵桑树,挺拔、坚毅,顽强地生长着,令人肃然起敬。

 

作者简介:

贾海,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龙蟠初中语文一级教师,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南充市嘉陵区作协副主席,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散文20余万字,著有个人散文集《等待》《那片海》。

(责编:彭茜、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