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四川兴文分享“四个了”经验

2022年07月26日17:07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成都7月26日电 (刘海天)今日下午3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各地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作的有关情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山东省济宁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县委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多部门持续实施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二五”“十三五”行动计划,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兴文县县委书记陈良云介绍,兴文县是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还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同胞聚集县和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有着深厚的中医药历史积淀。苗医药在民间不断传承、创新和发展。近年来,兴文县紧扣国家、省、市关于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围绕“强中医、建体系、兴苗医、促创新”的发展思路,制定并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全力推动了中(苗)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服务体系。县里每年安排中(苗)医专项经费2000万元,夯实了“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投入4.2亿元新建县中医院,投入2亿元新建3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12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建成标准化中医馆,村卫生室也专门开设了中医角。

二是注重苗医发展。兴文县苗医药研究所是全国最早成立的3家苗医药研究所之一,该机构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合作,专注于中(苗)医药研发,已经获得国家专利15项,拥有省级民族医药适宜技术4项、传统医药技术11项。其中“苗医膝痛散外敷疗法”适宜技术作为国家民族医药推广项目在全国推广。

三是壮大人才队伍。大力培养中(苗)医药实用型人才,每年举办中(苗)医药技能培训2至4期。目前,该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该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均设立了中医科,100%的乡镇卫生院和9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的服务。2021年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到47.8%,基层中医药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医疗服务是民生之需,更是民生之基。陈良云介绍,兴文县始终将坚持人民至上,以群众的满意度来评价和检验中医药健康工作成效。群众们普遍感到,就医近了、服务优了、负担小了、疗效好了。

一是就医更近了。目前,兴文县百分之百的乡镇卫生院、90%的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服务,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便捷的中医服务,群众获得感更加充足。

二是服务更优了。兴文县大力实施“中医药+健康”活动,按“一医生、一护士、一公卫”结构组建了服务团162个,为不同的人群定制健康管理服务包,实施中医药体质辨识、中医药治未病等服务,全县老人、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75.6%、88.51%,中医药已经走出医院、走进万家,让群众满意感更加强烈。

三是负担更小了。兴文县将中医药医保起付线降低了一个档次,把137项中医药诊疗技术纳入医保报账范围。对符合基本医疗报销的,中医药费用报销比例提高了5%,充分发挥出中(苗)医药简便验廉的作用,群众的幸福感更加充盈。

四是疗效更好了。兴文县运用针灸、刮痧、拔罐等60种中医技术,推广“苗药足浴疗法治疗高血压”“苗药舒筋散、药罐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等特色适宜技术,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疾痛,群众的安全感更加持久。

资料显示,作为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兴文中(苗)医药文化绵延千年,天然交融、协同发展、相得益彰。近年来,兴文县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契机,努力在中医药、苗医药融合创新发展上做文章。

一是一体化规划发展——将苗医药发展作为中医药发展规划的一号工程,制定《川南“道地中药材”苗药之乡建设规划》,实行中医药、苗医药产业规划同步、项目同建、人才同育、平台同用,推动中(苗)医药协同高质发展。

二是一体化运营管理——在县卫生健康局增挂中医药管理局、苗医药管理局牌子,独立设置县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和县苗医药研究所,强化对辖区内中(苗)医药发展的规划指导、综合协调、统筹调度,促进中(苗)医药全行业协调发展。建成“县苗医医院”1家、“苗医卫生院”4家、“苗医馆”15个、“苗医角”57个,2020年兴文苗医药被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四川四大民族医药(藏、彝、羌、苗)之一。

三是一体化建设推广——作为四川省中医药健康产业重点推进县,兴文县多次参加全国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大会、西博会等,并在成都举办“中国苗医苗药之乡——兴文县医药产业推介会”,推介中(苗)医药产业项目,推广本土中(苗)医药品牌产品。规范化建设中(苗)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省级中药材溯源试点县,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县。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