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特别策划>>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展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

强化协作协同 激活检察建议新动能

成都市检察院
2023年03月22日15:09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龙泉驿区院联合区应急局、区消防救援大队邀请西南交通大学消防专家对锂电池换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规范进行现场研判。

近年来,成都市检察机关在市委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中发〔2021〕28号)相关要求,紧紧围绕推进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以改革的思维和方式强化检察建议协作协同,切实以“检察之治”助力“社会之治”。2019年以来,共制发各类检察建议7000余件,14件检察建议入选最高检、省检察院评选的优秀检察建议,相关工作获得被最高检简报刊发,被最高检检察建议工作情况通报给予肯定,提炼为“四川成都检察建议工作经验”。

一、改革背景

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明确检察建议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主要方式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中发〔2021〕28号)、省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若干措施》(川委厅〔2021〕67号)强调要加强检察建议运用,助推社会治理。

实践中,检察建议源于案件办理、归于社会治理的特点,让其逐渐成为检察机关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成都为例,全市检察机关检察建议制发数量从2019年的1022件增长至2022年的2451件。然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虽规定有关单位对检察建议配合、回复义务,但该义务性规范缺少法律后果,导致检察建议手段偏软、执行力不足。同时,检察建议工作涉及部门多、牵涉范围广,由于各部门间配合协同不够,导致检察建议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民高品质生活、城市高效能治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亟待通过改革的思维和方法破除制约检察建议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二、主要措施

(一)强化党的领导,积极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工作格局。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遵循,贯穿于检察建议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市委继深圳之后全国第2家出台《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的意见》,加强对检察建议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市、县两级院积极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检察建议工作,探索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机制,健全人大代表参与检察建议工作机制,凝聚检察监督与人大监督合力。健全协商落实机制,制发前与被建议单位充分沟通,支持被建议单位解决落实中遇到的问题。创新群众参与工作机制,整合线上线下多端融合参与平台,开发“公益诉讼随手拍”等App或小程序,推动法律监督向智能化、自动化延伸。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提高检察建议工作刚性。聚焦把检察建议做成刚性、做到刚性,推动将检察建议调查核实、整改回复情况纳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目标绩效管理,2022年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回复率、采纳率实现双百目标,执法办案类检察建议采纳率大幅提升,民事、行政再审检察建议采纳率提升至97.25%。部分基层院与区纪检监察机关、区委组织部协作,将检察建议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廉报告的内容,确保建议内容落到实处。将检察建议自身质量作为“生命线”,探索检察建议业务生态、完善检察建议办理要素配置,实现检察建议由传统的“办事模式”向“办案模式”变革,形成一批相对成熟的工作制度,专家咨询、第三方评估、督促落实和通报、备案审查、优秀检察建议评选、由检察长审批签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等机制,提升检察建议阐述问题精准性、分析论证严谨性、释法说理透彻性。在全国率先推进以检察建议为主题的“1+N”创新示范基地建设,金牛区院已建成“产学研宣教”基地,崇州市院以检察建议为主题的“微检治”品牌获评“第二届全国检察机关十佳文化品牌”,青白江等基层院也在积极打造成果可视化点位,相关经验被2022年第101期省院工作简报刊发。

(三)积极拓展监督领域,充分发挥检察建议助推社会治理作用。检察建议制发数量和覆盖领域不断扩展,2022年全市检察机关检察建议制发数量从2019年的1022件增长至2451件,推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食药安全等领域多发性违法问题和普遍性管理漏洞得到治理。这个过程中,突出加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的综合运用,聚焦系统治理、行业治理,从个案监督上升为类案监督,不断扩展法律监督参与社会治理的广度和深度。如,针对锂电池换电柜安装不规范等问题,市院向应急管理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市应急管理局开展专项行动,对全市3486组换电柜进行排查,消除3大类32项风险隐患,印发安全风险等“两清单一指南”,会同市住建局等10个政府部门厘清工作职责,制定消防安全管理职责规范性文件,企业和监管部门的责任得到严格落实。相关案例多次被《检察日报》《四川日报》等媒体报道,《检察日报》2022年8月14日第3版以《四川成都:检察建议成为溯源治理“第一推力”》为题对成都检察建议工作作了专题报道。

三、改革成效

(一)检察建议合力得到提升。市委高度重视检察建议助推超大城市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多次就检察建议工作作出指示和批示,为检察建议工作发展提供政治保障。市检察院专题向市人大常务会作了《关于发挥检察建议职能作用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情况的报告》,获得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肯定。检察建议示范基地向社会展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经验和做法,凝聚社会参与检察建议工作的力量。

(二)检察建议质量得到提高。对检察建议某些具体环节和程序进行“小切口”探索,逐步整合串联为相对成熟闭合的工作制度成果,推动检察建议阐述问题精准性、分析论证严谨性、释法说理透彻性不断提高,14件检察建议入选最高检、省检察院评选的优秀检察建议,相关经验做法多次被最高检简报、通报刊发,向全国检察机关推广。

(三)检察建议刚性得到保障。推动将检察建议调查核实、整改回复情况纳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目标绩效管理、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廉报告等举措,被建议单位越来越重视检察建议工作,积极通过专项行动、完善制度等方式有效落实检察建议,2022年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回复率、采纳率实现双百目标,执法办案类检察建议采纳率大幅提升。

(四)检察建议作用得到发挥。全市检察机关突出加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的综合运用,聚焦系统治理、行业治理,从个案监督上升为类案监督,不断扩展法律监督参与社会治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探索与司法建议、监察建议或其他劝导性、协商性、指导性执法司法手段的运行规律,探索“检察建议+”司法建议、监察建议等组合运用场景,增加叠加效应。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