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新闻资讯

200年中医世家汉藏情

2023年10月25日10:38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雅安,9月,二郎山重峦红叶若霞,云顶梯田金线流苏,喇叭河缤纷烂漫。天全小城,湛蓝的天空下,米白色的楼群错落在冷翠与玛瑙色相间的绿化带之间,宁静、秀美、安然。

就是在这座小城里,一个中医世家200年“以医为媒、以药为介”编织民族团结纽带。如今,这个故事正被广为传扬。

这个中医世家就是“陈氏骨科”,也是今天的天全县中医医院。

救济百姓 天全开创“天恩号”

“陈氏骨科”的先祖原籍湖北,清初移民入川,在夹江种植药材,并行走川康。社会动荡兵灾匪患的年代,陈氏家族在经营药材时为自保而修学武功,并开创了独具家族特色的正骨手法和药方。

大先生牌匾照片 天全县中医医院供图

“大先生”照片。天全县中医医院供图

清咸丰十年(1860年),以李永和、蓝朝鼎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战败雅安,退守天全,到处是伤兵流民。为救济百姓,陈氏先祖陈鼎禄移居天全县,在天全茶马古道“禁门关”(史称禁门街,今解放街)隘口开创家族货号“天恩店”,专事行医售药。

茶马古道山高路险,挑夫、背夫、商旅络绎不绝,手脚骨伤在所难免,彼时的“天恩店”成为了古道上骨伤救治重地,其药材与药方也成为藏羌彝民的重要物资。漫长的岁月中,陈氏先人们不断探索武学中的“分筋错骨手法”,开创了流传后世接骨续筋的中医正骨手法,专门诊治跌打损伤。

“陈氏骨科”的中医技法和药方在这一时期成熟,先人们在经营药材货号时,秉持睦爱友邻的祖训,常年免费给商道上的苦命背夫治疗骨伤、赠送伤药。

行医乃善,“陈氏骨科”誉贯汉藏羌彝

茶马古道是民族商贸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陈氏骨科”医技、医药、医方通过茶马古道传入康藏,其医德医风亦誉贯汉藏羌彝。

清末,陈氏先人陈治策在天全县城关镇西城开创了陈氏中医伤科开始坐堂行医。至此,陈氏开启世代以“医”为业的时代,“陈氏骨科”品牌由此创立,“行医乃善”成为陈治策坐堂行医的理念,并世代传承。

天恩店老照片 天全县中医医院供图

天恩店老照片。天全县中医医院供图

行医乃善,意思是说行医是一种善行义举,不能当成生意来做,其具体表现是“穷人看病免费,富人就医收费”。尤其到了民国时期,“陈氏骨科”传人陈寅七更是以轻财重义、专心治病而享有盛誉。据记载:时值地方动乱,匪风日嚣,百姓受扰,天全陈寅七以祖传疗伤方药竭心救治,治愈无数刀砍枪击所致开放性骨折、跌打损伤的患者。

第四代传承人、天全县中医院院长陈若雷说,“穷人看病免费,富人就医收费”就是后来在传承中始终坚持“低廉收费、平价行医”的雏形。他说:“平价行医,目的是要让更多患者看得起病,这其实是先人们行医的初心,这种初心在后世传承中已浸入‘陈氏骨科’医者的血脉。”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促使汉藏羌彝之间的交流融合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前往“陈氏骨科”治疗骨伤骨病的少数民族患者越来越多,“陈氏骨科”“以医为媒、以药为介”的善行义举在区域间凝聚了深厚的民族情谊。

仁心仁术 “先生们”赤诚为民

一个家族诊所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让先祖们留下的中医药瑰宝惠泽更多的患者,只有依靠国家的力量扩大诊所规模,把祖传医技进行广泛传授,把秘方创新转化成更多的药品方剂,方能传承先祖行医初心。

1975年,“陈氏骨科”第三代传人陈怀炯毅然把陈氏骨伤诊所和独门骨伤诊疗手法无偿捐献给国家,创建了今天的天全县中医医院。陈氏第三代传人陈怀炯、陈怀浦、陈怀斌由此成为该院创始人,开启了“陈氏骨科”外向传承的新时代,形成了以陈若雷、陈若晨、李军、王涛、胥智勇、高志涛等医师为骨干力量的第四代传承团队,传承的不单是200年医技精华,还有那深入骨髓的民族融合情感。

陈怀炯,人称“大先生”,60多年的仁医生涯赤诚为民,让他深得藏羌彝民的信任。为方便诊治藏族同胞,他倡导全院医生护士要“四多”:多掌握一些藏族口语、多尊重一些藏族习惯、多一些耐心和细心、多一遍医嘱。由于语言沟通的关系,藏族同胞只能用简单的“扎西德勒”和“大先生”来表达他们对陈怀炯的感激之情。“几十年来,父亲收到最多的礼物就是哈达,无论医院迁建还是搬家,父亲都要亲自整理那些收藏了几十年的哈达,这是他和藏族同胞和谐医患感情的见证。”陈若雷说。

传承谱系图 天全县中医医院供图

传承谱系图。天全县中医医院供图

陈怀浦,副主任医师,陈怀炯堂弟。和兄长一样,他秉承家族“诚信、宽厚、仁心、睦邻”的家训,潜心骨伤中医学,尤擅关节疾患和筋伤的诊治,被涉藏地区患者尊为“二先生”。

陈怀斌,陈怀炯堂弟,人称“三先生”,曾任医院副院长、院长,2020年被评为“雅安好人”。和两个哥哥不一样的是,他是唯一深入涉藏地区巡诊、义诊、送医上门的第三代传承人。“那个时代进入涉藏地区的交通条件有限,两个哥哥都晕车,只要坐车就头晕、恶心、呕吐。三先生因为年轻、身体素质较好,就义不容辞担负起了送医入藏的责任。后来医院承担了扶贫对口援助责任,又与理塘、泸定、九龙、康定等地区中医院建立医疗体合作关系后,三先生进入涉藏地区的次数就更多了。这一时期主要是进行人才培训和传帮带教工作。”陈若雷介绍。

“第三代传承人以医为媒、以药为介赢得了少数民族同胞的赞誉。他们传播了杏林大医的仁心仁术,传递了天全人对少数民族同胞深厚的民族情感,展现了天全人宽厚博大的胸襟,促进了地区间的民族团结。”熟悉天全县中医医院情况的雅安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远国表示。

接力传承 二郎山下盛开民族团结花

10月8日下午,天全县召开雅安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迎接评估验收协调工作会,天全县中医医院是评估验收点之一。

“我们第四代传承人要创新医疗服务举措,把医院建成民族团结的连心桥,促进民族团结。”陈若雷表示,医院将本着以医为媒、以药为介的优良传统,持续深化医疗服务创新,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陈若雷是陈氏骨科第四代传承人的“领头雁”。他说,第四代传承人有7名中高职骨干医师、70名不记名汉藏学徒,“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这些传承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根本遵循。

陈若雷是“大先生”陈怀炯之子,2019年出任天全县中医医院院长。履新后,陈若雷坚持高质量服务、低价格收费办院理念,1元门诊收费、低价骨伤复位、平价院内制剂,切实减轻了群众的医疗负担。

大先生在为藏族同胞医疗 天全县中医医院供图

“大先生”为藏族同胞医疗。天全县中医医院供图

陈若雷是藏族同胞心中的“好门巴”(好医生的意思)。二十多年医疗生涯中,他沿着父辈的医路数次进入涉藏地区,把医疗技术送入涉藏地区,把药品送进草原帐篷;为让藏族同胞享有更好的就医体验,他创新了医疗服务内容,全院标识系统增加藏语,增加藏语翻译岗位,组建藏汉双语调解室,成立以涉藏医患矛盾调解小组,建立藏历年慰问机制,鼓励医护人员自学藏语等等。为让更多异地患者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天全县中医医院还主动与甘孜州医保局衔接,投入20余万元开通了两地间的异地就医即时结报系统,实现即时报账,让患者可享受与当地就医相同的医保政策。

“一个人医技医德再好,能治疗的患者也只能是少数。”作为陈氏骨伤医技和药物配制传承人的陈若雷,与父亲一样,坚定选择了“桃李满天下”传承带教之路,他支持涉藏州县医疗队伍建设,天全县中医医院先后与甘孜州康定市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以及泸定县人民医院和理塘县人民医院、中藏医院等建立了医联体或骨科联盟关系。

据悉,陈若雷先后被评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先进个人”“雅安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天全县中医院也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美誉。

记者手记:

民族团结进步的“天全样板”

在天全县中医医院的景观水塘里,大小不一的鱼成群追逐——这是汉藏群众为感恩医院专门在这里放上的。还有那被珍藏起来的哈达、 满是藏文的锦旗、诊室和病房里轻声的“扎西德勒”,无不传递出这里“石榴花开籽籽同心”的和谐。

放生池 天全县中医医院供图

天全县中医医院的景观水塘。天全县中医医院供图

陈若雷院长说,天全中医院吸引了四川甘阿凉以及西藏昌都等周边50余县(市)群众前来看病就医,近些年为少数民族患者就医减免医疗费用100余万元。他说,100万元对医院发展是大事,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少数民族患者更是天大的事,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

从禁门关到广建南路48号,从“天恩店”到三级乙等医院,从茶马古道到千里川藏线,一个中医世家的民族情感,在200年间演绎成了一家医院500多人的民族关爱,也从个人情感最终演变成为浸入血脉的民族共同体意识。2023年9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天全县正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天全县中医医院已然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样板”。(薛育建、王文凭)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