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为了更好服务患者,这家医院选择“躺平”

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
2023年11月25日09:12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军事上有个概念叫“五代战机”,代表着先进和未来。医学上有个概念叫“五代医院”,同样代表着先进和未来。

四川省德阳市正在建设的大急救平台,走的就是这种先进的第五代医院建设思路。“争分夺秒”是急诊科的使命,但是在传统的急救模式里,存在着“急而不救”的现象——不是不想救,而是救治效率低。大急救平台模式不一样,它和伤病抢时间、向医护要效率,成为患者的安全港。

建设中的第五代医院大急救平台。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建设中的第五代医院大急救平台。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和现代都市高楼林立的风格不同,这个在建医院最高只有七层,属于横向生长、“躺平”发展。人们熟悉的医院,往往是楼群扎堆,患者要在各个楼的各个楼层之间来回穿梭,无形当中浪费了精力和时间。第五代医院不需要这样,患者来了之后就自动成为医护人员的中心,不必焦虑奔波了。如果说传统的医院是更亲医护的“别墅群”的话,第五代医院就是更亲患者的“大平层”。

在传统的“别墅群”中,急救患者被推着到处跑。而在这个“大平层”里,患者不跑医护跑。患者和家属本来就着急上火,如果再跑来跑去不顺利,那不但不利于抢救治疗,而且可能发生意外和事故。医护不但熟悉建筑,也熟悉业务,他们跑起来更利于抢时间展开急救。这样一换位,“患者被推到处转”变成了“医生围着患者转”,医疗就更加贴近群众了。

大急救平台将分散的医疗功能集成、整合在固定区域,避免患者多区域流动,能有效实现服务的便捷高效,集中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理念。通过整合放射、检验、重症、手术等优质医疗资源,大急救平台最终达到“抢时间”的目的。平台还设立了AB岗机制,保证值班时间内总会有医护人员响应抢救指令。

如果去过机场,看到这个在建的大急救平台就会似曾相识:一条“健康大道”笔直向前,路边是一座像航站楼一样的低层建筑。进门以后,按流程走,各种资源各种人员一起服务患者,比机场服务旅客还更贴心。

带停机坪的急救中心效果图。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带停机坪的急救中心效果图。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说到飞机,真有飞机。在这座理念先进的未来医院里,楼上设置有直升机停机坪,患者可以从空中快速进入急救中心抢救治疗。这个平台还借鉴了很多航空理念,比如在管理中融入了空中求救术语“Mayday”。在航空中,“Mayday”意为“救我”,是国际通用的无线电通话遇难求救信号,也是飞行员最高级别求救信号。在德阳市人民医院,“Mayday”信号是无条件抢救极危重症患者的命令。医院所有部门、所有环节收到这个信号,都会提前做好准备,提供优先、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Mayday”这个词的读音,接近四川话中的“没得”一词。这给医护和患者及家属们,带来了一种有益的心理暗示和精神安慰:没得问题,抢救成功。

据介绍,德阳市人民医院近年来整合临床资源向患者靠拢,对大急救平台模式进行实践。平台以急诊科为基础联合相关专业科室,建立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中毒中心、出血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共七个急救中心。急救中心按病症分区,不再区分什么科室。在平台上,多中心资源共享,多学科协作加速。

七个中心围绕的一个中心,就是患者。这就好像天上的北斗七星,永远围绕北极星旋转。患者就是医护人员心中的北极星,指引着医德的高度和医术的方向。

大急救平台设计效果。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大急救平台设计效果。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每一个插座的位置,都要经过设计。”德阳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麦刚介绍,这座医院设计用了五年、建造用了五年。

唐朝诗人贾岛写到,“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现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做到,“十年建一院,让患者省事”。这个大急救平台,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医院急救模式“急而不救”的无奈现状,转而形成“急中抢救”的新概念医疗方式。

预计在2024年12月底,这项工程将竣工投用。届时,它将是一份特别美好的礼物,小而言之赠予医院,大而言之送给群众。

大急救平台结构示意图。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大急救平台结构示意图。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2023年6月,德阳市人民医院与茂县医疗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以大急救平台为基础,建立跨区域的急救医疗体系,把优质高效的急救资源下沉到涉藏地区,保护更多群众的生命与健康。大急救平台,正在开始形成区域性影响,更多的患者将因此受益。

大医精诚,大德如阳。多学科诊疗,一站式服务,德阳市人民医院建设大急救平台,把“急救”的渴望变成“救急”的理想。

(责编:袁菡苓、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