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特别策划>>聚焦2024成都市两会>>两会动态>>政协快报

布局新赛道 委员们带来好点子

2024年02月01日15:36 | 来源:成都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布局新赛道 委员们带来好点子

  1月31日下午,在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联组会议上,来自有关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围绕东数西算战略、新质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外贸新业态等方面,为成都布局未来赛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带来了不少好点子。

  建设成渝统一算力调度平台

  加快设立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院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大数据的基石,未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算力规模密切相关。

  “在成渝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高速发展过程中,与算力资源调度相关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市政协委员、成都市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徐震说,成渝地区未能形成合力,也缺乏整合调度,技术标准接口也不统一。

  他建议,围绕加强资源统筹,体系化构建成渝地区统一算力调度平台,打造西南综合多元的算力品牌,逐步探索建设成渝两地算力调度标准体系,设计并建设统一的算力调度服务门户,着手谋划快速接入规划中的国家级算力调度和交易平台。同时,联合成渝地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面向高性能计算技术、大数据运用处理、网络系统存储、处理器体系结构等关键领域技术,共同承接国家、省、市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解决算力接入、调度、智能化匹配等难题。

  影响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还有以创新链形成的新质生产力。市政协委员张睿睿说,作为未来赛道,人形机器人在未来5年至10年将迎来颠覆性、变革式、爆发式增长,拥有万亿美元级市场空间。但从国内来说,产业布局未定,市场格局也还未定。“技术突破在哪里,产业就在哪里。”他建议,成都更应加速集中政策、资金、技术、高精尖人才团队,加快设立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院,打造创新链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算中心,大量开展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公共服务,聚集产业链形成未来产业新赛道,孵化一批创新型制造业企业,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形成产业集群。

  如何让科技成果在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解决资金支持的问题?市政协委员郑刚认为,应支持设立混改专项政府引导基金,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对缺少资金的混改项目给予支持。同时,建议在蓉高校开展技术转移相关专业研究生教育,探索建立技术转移学院,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技术经理人,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介服务机构,发挥其在成果转化中的信息咨询、价值评估、交易促成、法律服务等重要作用。

  布局空港运输战略通道

  打造跨境产业集群网络

  既不沿江又不沿海,成都现代物流产业如何发力?陆港枢纽辐射能力如何增强?在市政协委员邹胜看来,只有扬长补短,才能持续增强陆港枢纽国内外辐射能力。

  邹胜建议,推进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及平台搭建,“可以未来医学城、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集中发力医疗耗材与生物制品、智慧民航软硬件等细分产业领域,不断推动适空适铁产业发展。依托中国商飞、空客等链主企业,聚焦商用发动机、辅助动力装置、机载设备、飞机拆解、航材贸易、检测维修等关键领域全力构建大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产业。”布局空港运输战略通道,要推进成立成都本土的货运主基地航空公司,持续做强快递、冷链物流。

  全球货物贸易发展中,除了物流,外贸的新业态新模式对于畅通“双循环”有着更大的意义。“我市外贸聚集效应不强,支撑能力不足。”市政协委员吕海波说,要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培育外贸新业态经营主体,开展“跨境电商+产业集群”试点,推动链主企业、整装企业从“幕后厂家”走向“前台卖家”,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跨境产业集群网络;同时,支持本土跨境电商龙头企业独立建设综合类、垂直类平台,优化海外仓布局,聚焦“蓉欧+东盟”线路,重点在成都“两场两港”枢纽以及新疆阿拉山口、云南磨憨、广西钦州等出入境口岸创新“海外仓+前置国内仓”模式,提升跨境物流效能。

  在市政协委员陈俊材看来,成都要充分运用电子信息产业竞争新优势。经过调研发现,成都新型显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他以一组数据为例,产业完善度71%,配套率38%,主营收入占全国15%,连续两年举办显示产业大会,吸引全球85%以上行业企业参展。如何推动显示产业能级再提升?陈俊材建议,依托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关注全息、3D、激光显示等新兴领域,推动紫外多波长深度光刻机、超短焦4K智能投影显示等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构筑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先发优势。依托国际柔性与印刷电子大会2023成果转化基地,促进柔性电子行业的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优势企业,打造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大力扶持青年返乡创新创业

  畅通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

  青年人才,在乡村振兴领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积极培养青年本土人才。” 市政协委员何睿提道,更需要鼓励外出的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在推动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青年人才是城乡融合的人才保障。在她看来,目前仍存在青年大学生返乡入乡意愿不高,乡村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青年在乡村创业初期普遍存在缺资金、缺场地、缺技术、缺人才等问题。同时,创业所必需的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设备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加大了青年创业成本,制约了青年投身乡村创业的热情。

  对此,她建议,统筹青年发展型乡村社区整体规划,优化产业发展方向,创设“互联网+文化创意”“互联网+民宿”“互联网+家庭农场”“基地+康养休闲”等适应青年消费习惯、消费场景的品牌,做强青年入乡留乡基础条件。大力扶持青年返乡创新创业,健全政策扶持体系,建设具有郊区特色的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社区共享众创空间,开展青年电商、种养殖大户、农村集体经济负责人等多种类别订单式、定向式、储备式创业培训,激发更多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完善乡村社区公服配套,畅通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满足青年入乡留乡多元需求。同时,做强青年发展型乡村社区品牌,吸引青年有序向乡村流动。

  多向发力,在更多行业鼓励青年创业,“成都正逢多重战略机遇,吸引了不少青年海归落户成都,这将为成都的发展提供更多帮助。”市政协委员彭肖肖说,成都为海归青年提供更广阔的发展舞台,但海归青年来蓉创业扶持力度不足,吸引力较弱。对此,她建议,加强宣传力度,持续优化青年海归来蓉创业就业相关优惠政策、制度,努力搭建更多更为系统、全面的青年创业服务交流平台,助力青年发展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成都日报记者李霞 陈秋妤)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