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蜜蜂采蜜要“打卡” 养蜂也能“数字化”

2024年02月27日07:49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蜜蜂采蜜要“打卡” 养蜂也能“数字化”

  2月23日,成都市区。养蜂大户李为常一大早就开始“养蜂”——打开手机,远程查看30公里外的蜂箱状态:重点看蜜蜂出勤次数和蜂箱重量。“这两天天冷,蜜蜂活动不频繁,过段时间暖和蜜蜂出勤高了,数据就上来了。”

  传统养蜂,是个力气活——要不停翻看蜂箱,查看蜂群数量、蜂蜜多少,甚至蜂房温度、水分的微小变化,都会影响蜜蜂产蜜。

  这一传统养殖方法,也正在因数字技术而改变。

  技术关:如何在深山续电

  在天府菁蓉大厦2楼,一推开四川天府蜂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府蜂谷”)的门,就看到一排各式各样的箱子。“这就是我们的智慧蜂箱,它的智慧关键就是底座的智能传感器,可以为蜜蜂‘打卡’,也可以记录蜂箱重量。”公司负责人符洪川向记者介绍。

  因为父辈一直养蜂,符洪川从小和蜜蜂结缘。长大后他发现养蜂业痛点明显:传统养蜂是很累的,要转场追赶花期,走南闯北,走到哪儿住到哪儿,居无定所,还要24小时不离场。同时,传统养蜂非常依靠经验,温度过高过低都可能导致蜜蜂死亡。

  正好自己从事互联网行业,能不能用数字技术改变这一情况?

  2015—2018年,天府蜂谷开始做智慧蜂箱的研发。正式开发产品前,符洪川先花了1年左右的时间,从南到北去调研:了解蜜蜂的生物习性,冬天越冬保暖问题、深山网络问题以及智能传感器对蜜蜂的干扰等问题。

  稳定电源是智慧蜂箱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难点。“蜂箱要实现数字化,首先缺不了电和网络。这是数字化的基础。”符洪川说。

  但大部分蜂场地处偏远,蜂箱放置在深山、悬崖,如何解决电和网络问题?

  刚开始,公司设计了功能齐全的智慧蜂箱,但这样的蜂箱耗能快,对稳定电源要求极高,对大部分蜂场不实用。而后,公司在智能传感器上加了太阳能光伏板,保障基础智慧应用实现低耗能模式。“现在一个智慧蜂箱可以待机15天,加上太阳能光伏板,理想的情况可以一直不用充电。”符洪川介绍。

  智慧蜂箱给蜂农改变了什么?传统养蜂,蜂农需要在越冬结束的早春时节,每3天打开蜂箱,查看蜂群数量以及蜂蜜多少。“以前我们养1500箱蜂,至少需要雇6个工人每天开箱查看,现在只需要3个人。”李为常说,通过智能传感器,智慧蜂箱把蜜蜂进出蜂箱的次数记下来,就知道蜂群状态如何;还能通过感应蜂箱重量,算出蜂蜜产量……不用开箱,蜂箱外侧的处理器,会直接把数据传到手机上。“智慧蜂箱减少了大部分重复劳动,同时减少了对蜜蜂的干扰,效率大幅提升,成本也降低了。”

  推广关:如何让老中青结合

  智慧蜂箱,蜂农动动手指就能远程查看蜂箱的各项实时和历史数据。这样的养蜂方式,蜂农不需要时时临场挨个开箱,只需要根据异常提醒有针对性地检查,并可提前预判蜂箱情况,整个过程更自由也更便捷。

  目前,除了省内的阿坝、凉山、广元、绵阳、泸州等养蜂重点地区,天府蜂谷的智慧蜂箱设备已推广到全国29个省份的蜂场开展实际应用,并出口到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应用于农业授粉服务等场景。

  去年,广元市青川县养蜂大户王淑娟在青溪镇建起了自己的“数字化蜂场”,致力于将传统养蜂向数字化不断转型升级。

  不只智慧蜂箱,考虑蜜蜂在花期需要不断转场,天府蜂谷还在做智慧蜂车的研发。2023年,天府蜂谷研发出国内首款智慧蜂车。“当时正赶上花期,一组蜂10天大概能产185斤蜂蜜,和传统方式相比至少提高了5倍产能。”符洪川介绍。

  但不论是智慧蜂箱还是智慧蜂车,当前,养蜂的数字化还面临推广难关。

  “大部分蜂农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40多岁已经是年轻群体了,对于这种智能科技产品会有一定的适应问题。”王淑娟观察到,许多有丰富养蜂经验的老蜂农并不太会用智能设备,而会用智能设备的年轻蜂农却缺少养蜂经验。

  “相对于国外来说,我们养蜂智能化程度很低,全国拥有蜂群近1000万群,数字化程度不足5%,而部分发达国家这一数据是50%以上。”符洪川说。

  符洪川和王淑娟都相信,数字化、智能化一定是未来养蜂业的发展趋势。

  “如果能让老蜂农的丰富养蜂技术和经验可以形成一本养蜂指南加入系统中,系统可以提醒年轻人什么时间该做什么,这样更完善。”王淑娟认为,数字养蜂可以推动养蜂产业走得更广,更易上手的智能蜂具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养蜂,可以缓解养蜂人老龄化问题。(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燕巧)

(责编:章华维、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