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市州

蹚出牛佛红旗新“稻”路

2024年04月07日10:22 |
小字号

近日,记者在大安区牛佛镇红旗村看到,平坦宽阔的农田里,十几位村民光着脚丫、挽着裤腿,正在给水稻秧苗盖薄膜。不久后,这块稻田还将投放小龙虾苗。

“这一年来我们都在家门口干活,干一天工资100元,像我们六七十岁还能赚这么多,比自己种庄稼强多了。”在田坎上休息的村民表示。与过去相比,如今的“水稻+”产业造福了村民,让他们在家门口就端稳了“生态粮”。

红旗村位于牛佛镇“西大门”,地处沱江流域水陆交通枢纽,太大路穿村而过,全村幅员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3000余亩。此前,该村耕地质量不高,经济效益较低。对此,村党总支部书记陈立平领着村“两委”班子经过细致考察,立足三千亩稻田资源禀赋,提出引进农业企业发展“稻+”生态养殖。

2022年底,红旗村与湖北“稻+”公司合作,引进稻蛙养殖技术和专业技术人员。2023年5月,该村又引进稻虾养殖技术,大力发展稻蛙、稻虾新业态,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稻+”共养是一种绿色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水中微生物为青蛙和小龙虾提供了丰盛的‘自助餐’,节省饲养成本,净化水质,同时,青蛙和小龙虾的排泄物又给稻田施了肥。“稻在水中长,蛙在稻间跑,虾在稻下游。”陈立平表示,“稻+”模式不仅盘活农村闲散粗放型农田,还一改传统低效率的一田一收,实现一田两收。

陈立平介绍,2023年底,红旗村开展了全域土地提升改造项目,利用机械化自动定位找平技术,将高低不平的小块农田改成平整的大土地,然后蓄水,等待播种。目前,红旗村已种养稻虾670亩,亩产稻谷近500公斤,亩产小龙虾近150公斤;种养稻蛙300亩,亩产青蛙1250公斤。去年,稻蛙、稻虾共收入2400万元左右,全村近百人实现在家门口工作。“在家门口帮公司做事,工资不低还有保障,同时能照看老人小孩,比外出务工强。”从外地务工返乡的村民黄美玉巡查稻田情况时告诉记者,“稻+”产业为红旗村广阔的土地注入了新活力,开拓出村民致富新“稻”路。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才旺。红旗村在发展“稻+”新业态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休闲旅游,引导群众整合房前屋后的空余土地,积极打造余家小院,发展文化创意新业态。

同时,余家小院里还建有同心议事亭,村里有大大小小的发展计划时,就会组织村民在此共商共议。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津津乐“稻”,谱写和美向荣的乡村乐章。(自贡网记者 王乐乐 周敏 文/图)

来源:自贡网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