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政商动态

成都武侯区:“敲门行动”让“空巢”变“暖巢”

2021年09月14日14:45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成都市武侯区“颐居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关爱探访监管界面。成都市武侯区民政局供图
成都市武侯区“颐居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关爱探访监管界面。成都市武侯区民政局供图

“黄婆婆,这几天血压还高不高,来,我再给你测一下。天气预报说晚上要下暴雨,我把窗户关小点。”

“任大爷,这几天身体还好嘛?家里娃娃给你打电话没有呀?今天天气好,想出去走走不呢?”

成都市武侯区老年人关爱巡访员小刘,忙着走街串巷、挨家挨户与老人们面对面交流……

供需同频、信息共振

让关爱更有维度

“上午小刘来的时候,我提了一下想要打扫房间、擦擦玻璃,下午就有人来帮我搞清洁了。”玉林南街的王爷爷说。

原来,小刘把王爷爷的需求对接到武侯区“颐居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上,平台智能匹配服务资源,很快就为王爷爷预约了这项服务。

信息互通是实现供给与需求同频共振的基础,信息化也让老人的呼声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回应。

早在2014年,成都市武侯区就建成了武侯区“颐居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绘就了“养老地图”,实现养老服务需求、供给和监管的同频共振。

在特殊群体关爱方面,为健全完善关爱巡访机制,准确掌握巡访对象数量规模、经济来源、家庭结构、健康状况、照料情况等基本信息,武侯区“一户一册”采集信息化档案,利用“颐居通”平台对巡访关爱服务进行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截至目前,成都市武侯区已建立特殊老年人群体信息档案1700余册,开展关爱巡访4.2万余次。

把政府关爱、社会关爱、社区关爱、家庭关爱融合在一个平台,多系统紧密联系、互为增益,关心关爱的维度增加了,多元供给、精准服务、有效监管的质量效益提升了。

全域覆盖、精准巡访

让关爱更有力度

“喂!您好,是李大爷吗?14点17分平台显示您家门磁感应器报警,请问您家里是否有人……”负责“颐居通”平台运营的小徐正通过12349民政热线了解老人居家安全情况。

今年以来,成都市武侯区已累计安装烟雾传感器、门磁传感器、红外生命体征传感器等智慧物联设备500余套,及时发现、有效防范特殊困难老年人意外风险,实现了对空巢、独居、高龄等特殊老年人24小时的安全守护。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特殊老年人群体探访率达100%,信息化巡访档案建立率达100%。”武侯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说。

目前,武侯区民政局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定位系统等技术,依托信息化平台集成了探访对象管理、进程监督、汇总查看等多项功能,做到了精准建档、精准界定、精准排查、精准识别、精准服务,确保了关爱探访的常态化、真实性和有效性,实现了关爱探访“全域覆盖、精准巡访”。

敲开房门、打开心门

让关爱更有温度

在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专门提出了要推进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营建特殊群体关爱友好尊重体系。

“远程能审批、热线能办事、手机能预约、刷脸能吃饭,让‘数据多跑路,老人不跑腿’,这是我们近几年持续奋斗的成果。”武侯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我们的职责就是要经常上门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身心状况、生活需求等问题,详细记录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并及时跟进、回访,既要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更要传递温暖关爱。”巡访员小刘说。

既要“键对键”,更要“面对面”,这已成为武侯区巡访员的共识。

线下发挥入户巡访“供需对接、服务引导”作用,线上调动社会和市场为老服务资源,老人情感有人关怀、生活有人照料、健康有人关注、安全有人守护,武侯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正逐步成熟。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